宋朝平民阶级家常小炒能吃到什么?
既然问的是小炒,那就不包括主食以及饮料了。
羊肉在宋代被视为贵重品,是皇宫主用的肉类,这个想必一般百姓是无法经常食用的。神宗时代御厨帐本上“吓煞人”般记录一年中“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猪肉与羊肉消耗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更多的是作为配菜一般的存在。
猪肉才是宋代平民百姓的桌上常客。在宋代烹饪方法就已经非常多样了,东坡肉的做法就不在此赘述,已经成为杭州的名菜。
还有一个猪头肉的记载,如果有厨艺爱好者可以按照书中试试。
王中令既平蜀,捕逐余寇,与部队相远,饥甚,入一村寺中。主僧醉甚,箕踞。公怒,欲斩之,僧应对不惧,公奇而赦之,问求蔬食。僧曰:“有肉无蔬。”公益奇之。餽之以蒸猪头,食之甚美,公喜,问:“僧止能饮酒食肉耶,为有他技也?”
僧自言能为诗,公令赋食蒸豚,操笔立成,曰:“嘴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饤,软熟真堪玉筯挑。若把羶根来比并,羶根只合吃藤条。”
---惠洪《冷斋夜话》
王全斌碰到一个酒肉和尚,逼迫僧人交出了蒸猪头肉的秘方。具体方法是蒸煮的时候用蕉叶裹上,熟了之后用杏浆浇透,味道远胜羊肉。
鸡肉在宋代也是非常重要的肉类来源,据《梦梁录》《西湖老人繁盛录》等文献,鸡肉得做饭有麻饮小鸡头,汁小鸡,焙鸡,煎小鸡,豆豉鸡,炒鸡,白炸鸡等等。不过不应该高估鸡肉在宋代老百姓饭桌上的分量,因为就几十年前,鸡存在的价值大部分是获取鸡蛋的,而不是直接作为肉食的,何况接近一千年前的宋代。
鸭肉,鹅肉为主料的菜肴也比较多,见于记载的有熬鸭,八糙鹅鸭,白炸春鹅,炙鹅,槽鹅事件(这个名字也是醉醉的),煎鸭子,炙鸭,熬鹅,盐鸭子,五味杏酪鹅,间笋蒸鹅,鹅排,小鸡假炙鸭等。
牛肉见与记载的有牛脯,煮牛肉等。但是如果考虑到牛在古代因为耕田的原因受到政府法令的保护。牛肉在宋代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占据饮食结构的比例应该是比较低的。
鹿肉在宋代被视为绝佳补品,除了鹿茸,也会食用鹿茸和鹿血。很多士大夫为了大补(补什么相信你应该懂的),将鹿血与酒混饮,甚至有些食用过剩而死亡,在平民百姓的菜谱中应该不多见。
其他飞禽走兽
常见的飞禽,如黄雀,鹌鹑,獐子,野鸡应该较多的出现在寻常人家中。除此之外,浙人尤其爱食田鸡,食田鸡的嗜好在南方比较普遍,而北方人不能理解。
广南地区食蛇风气也比较浓厚,据朱彧《萍洲可谈》载:“广南食蛇,市中鬻蛇羹,东坡妾朝云随谪惠州,尝遣老兵买食之,意谓海鲜,问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数月,竟死。”可怜的王朝云!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南宋时期,宋人创造了“涮”的烹饪方法。
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有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斗供。”因用其法,不独易行,且有团圞热暖之乐。杨,勋家,嗜古学而清苦者,宜此山林之趣。因作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末云:“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猪羊皆可作。
---林洪《山家清供》
当我们现在吃火锅的时候,真的应该好好谢谢这位山中的大师。
参考《中国风俗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