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大全
1、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2、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3、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4、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7、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10、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12、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13、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4、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15、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6、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17、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1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9、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20、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篇二
1、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2、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3、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6、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9、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10、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1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12、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13、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6、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18、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1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经典家训家规名言经典家训家规名言篇一
1.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2.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4.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5.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
6.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7.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8.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9.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10.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13.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4.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15.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
16.家和万事兴,齐力***断金。
17.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无成。
1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9.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2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作牛马,有书能读需多读,莫误儿孙好前途。
经典家训家规名言篇二21.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2.以义为重,以邻为里,宽大为怀,约人周己。
23.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24.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25.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26.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28.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就应发扬光大。
29.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30.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3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32.爱子宜有度,不得任其求。久而成习惯,长大不易收。导之以礼仪,督其仁德修;立志成大业,服务人民周。
33.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
34.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
35.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
36.尽孝敬祖,尽忠报国,尽情交友,尽职创业。
37.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38.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
39.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40.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经典家训家规名言篇三41.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42.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老老实实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
43.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44.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
45.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
46.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47.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48.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49.长者是一家的天德星,应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平和一家的错。
50.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51.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5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53.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54.不怨恨子女,不打骂子女,身传言教,谆谆引导,子女的成败与父母心性德行有关,学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
5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56.作为子女,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57.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58.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59.和于邻里,睦于亲切,言必择善,行必和缓,食但充口,毋贪美味,非礼勿取,量力节俭。
60.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精选一:
1、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2、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3、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克夫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
4、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5、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6、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7、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8、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9、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11、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之利。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7、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9、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0、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精选二:
1、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12、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13、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14、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15、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16、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 德 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17、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8、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9、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20、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孝友堂家训》翻译_家风家训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孝友堂家训》翻译_家风家训
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孝友堂家训》。
1.礼者天理之节文。
问:礼是天理中行之有度的礼仪,到底是突出严,还是突出和呢?回答说:礼离开和就失去了真诚,和离开礼就没有节制。
礼仪的制定出自天理,礼与和就不能分成两个不相关的东西。
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一章中可以看出,圣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遵循了几千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几乎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
但是,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它却成了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鞭挞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当其冲的突破口,认为它制造等级观念、束缚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进而用封建一词把包括礼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全盘否定与埋葬。
固然,礼的道德思想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不乏一些被推到极端的恶例,但是它的主旨仍然是为了宣扬和建立一种报答亲情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和秩序,其中有些部分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发扬光大的万世不移的传统美德。
回归不等于倒退,重建要比鲁莽的批判艰难百倍。
2.齐家之难.难于治国平天下。
问:齐家难,比治国平天下还难。
家近天下远,家亲天下疏,怎么会难呢?回答说:家正因为近,所以在感情上容易互相排斥;家正因为亲,所以难用法度治理。
治家之所以要用齐字做标准,就是要求父要慈,子要孝,兄要友爱,弟要恭敬,丈夫要刚健,妻子要柔顺,违背这个标准,就会发生父子相伤、夫妻反目为仇、兄弟互相打斗的局面,逐渐积累到最后,终于发展到子杀父、妻子毒害丈夫、兄弟互相仇杀的地步,使厅堂、闱房及床席都变成仇敌世界。
自古以来平治天下的伟大人物,都在这方面忍住性情、开动脑筋,是因为法制在这里没有约束作用,禁令在这里也不能推行。
从这些来思考治家之难,其难就能够知道了。
古人治家之难,难在面对骨肉之情不能动用刑法的手段子以强制,却要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达到一定的道德标准,率先在家庭培训出适应社会的能力。
今人治家早已淡化了治的因素,多半用分居形式化解了家庭矛盾;但是由于传统道德规范的早已凋残不堪,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婆媳之间、夫妇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深藏在众多幸福家庭内部的不治之症。
倒是那些古风淳厚的家庭,常常充满着令人艳羡的友爱与温馨。
3.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事。
对诸位幼小的子孙训示:孩提时代知道爱,稍长一点知道敬,这是天性中生出的良知。
识事之后就被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的品性走向,容易失去本性中最初的良知。
古人注重启蒙以养育正气,非常注重孩子所形成的生活习惯,目的在于使他们不丧失最初的天性。
今天的幼童转眼间就要长大成人,现在的启蒙和教育如果不端正,一旦让习惯形成禀性,再想来补救就晚了。
家运兴衰,究竟有哪些规律呢?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一家人坚固团结.从而达到家道昌隆,这是不必占卜气数就能知道的结果。
父不父、子不予、兄不兄、弟不弟,人人互相欺侮相争,各人都怀有私心,其家衰败之势,立刻就可以看到,也是不必通过占卜气数就能知道的结果。
端正启蒙教育,是家庭中第一要事,各位孩子的父亲,都要在这件事上勉励自己。
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是在他们识事之前的蒙稚阶段;教育的内容暂时主要不是文化知识,而是要教孩子学会爱人敬人并形成优良的习惯;家长本人身体力行地肩负着充当施教者的社会责任,这就是中华文化在学校教育之外实施社会教育的最初的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赖以薪火代传的全面的民间渠道。
现代的家长虽然也很重视家教,但更多的是协助学校老师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但在教育孩子做人和形成良好习惯方面,显然不是今胜于昔了。
4.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士大夫教育后代是第一件重要的事。
后代如果不做好人,富贵恰能助他作恶;后代若能自立自强,贫贱越发能巩固他的节操。
自古以来的圣贤君子,多半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富贵的人,只要能够安守清贫守住本分,就是贤人君子一类人。
如果不能安于清贫守住本分,毕生经营,舍去容易的而去贪图难以得到的,到头来富贵不仅不能通过贪求而得到,而且白白浪费了许多生命的时光。
我认为,在童蒙时期,就要淡化喜好奢华的念头。
子弟中得到一个贤人,胜过得到几个权贵。
不是贤明的父兄,哪能享受拥有美善子弟的快乐呢?
安贫守分、立志为贤,是夏峰先生对子孙后代的最高要求。
这或许对子孙后代勇于竞争和追求物质文明形成了一种阻抑。
但夏峰先生是一个饱读诗书、历经朝代更替和大起大落的人生跌宕的人.比起那些对金钱和权力争夺得暗无天日的人们,他对亲生骨肉的劝诫,想必更有深一层的意义。
5.尔等读书,须求识字。
你们读书,一定要追求认识文字。
有人说:哪有读书还不认识文字的人呢?我说:读到一个孝字,就要做到孝顺双亲,读一个悌,字,就要做到敬爱兄长。
自从进入私塾之时,没有人不认识这些字,谁能在自己身上一一体验,追求实用并化为行动呢?孩童时就学过,头白了还不开悟,读书纵然破万卷,也只能说还是不识字。
王汝止讲关于良知的学问,认为不身体力行就不算知。
有个打柴人在墙洞偷听已久,忽然有所顿悟,唱道: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
像这个打柴人,就是我所称道的识字的人。
所谓识字,就是要求学以致用。
古人强调的学以致用,具体是指把教人崇德修业的圣贤之学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足见古人进行道德建设不仅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家到人,而且还有催人奋进的理论力量。
今人也强调学以致用,但重点不在道德建设方面,主要是指把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动手能力。
把古人的道德建设和今天的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并付之社会实践,才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6.人生第一吃紧.只不可见人有不是。
人生第一件最要紧的事,就是不要一味盯住别人的错处。
一旦盯住别人的错处不放,就是对别人进行要求和限制,那么无论亲疏远近,乃至僮仆鸡犬,到处都令人憎恶,整天就把自己置身于怨怒的土坑和壕沟之中爬不出来了。
臣杀君、子杀父,也只是盯着君和父的错处不放罢了,可怕啊!
自身追求完美,最容易发现他人的不足。
看准别人的缺陷并非坏事,可怕的是专门生就狭小的双眼,触目之处都是别人的不足,这就让别人的缺陷把自己包围起来、封闭起来,使自己沦为一个众叛亲离终生愤懑的孤家寡人。
这种人只能自食其力,不能成为能够博采众长和群雄拥戴的大业开创者。
7.枯寂收敛.约则鲜失。
对奏雅等说:眼界要放宽,胸襟要扩大。
但事情一旦取得成功,立刻要收心敛手,约束自己就能减少过失。
愿你们一起注重此中含义,大得之时要防大失,多忧的目的是为了多求,这句话可以为约字作注释。
眼界和胸襟要无限放开,这样才能做到腹有良谋,量包天下。
但事情一经得手之后就要让欲望立刻枯萎、断灭,心静如止水,给成功打一个收束的死结,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和享受成功。
事情总是如一滩动荡不停的瞬息万变的潮水,稍不小心就会弄得鸡飞蛋打、功败垂成。
许多人在股市上的受挫,就是缺乏这种枯寂收敛
的功夫。
只有把成功一个一个地打成死结,人生才能矗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的里程碑。
8.保身于身所大欲,德人于人所不知。
保身的关键在于要守住自己欲望最大的方面;施德于人重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守志要在志向还没实现的时候;轻蔑世俗要在世俗生活没有遭受惊恐的时候;热爱生命要在生存所依托之处多下工夫;珍惜幸福要在幸福过头的时候还能懂得珍惜;诚心谦让要体现在谦让难以忍受的时刻;祈福于天要在天意还未决定的阶段。
这是真正的名言呀!
要把它抄录在座右,早晚咀嚼品玩,并把它展示给我的子孙使之一起来珍视这些告诫。
当一种强烈的欲望开始发生并且炽烈得难以抑制的时候,就得幡然醒悟:这会不会招致灭身之祸?施德于人却又避免为人所知,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道德真正扩大和提高到纯粹的境界。
当世遭逢大难之际,决不可轻发傲世狂言,否则就是不识时务且暴虐天良!
对于安身立命之本尚且不知珍惜,又如何谈得上热爱生命?
能在福气充盈得无以复加之际还懂得珍惜幸福,才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在忍无可忍之际还能坚持忍让,才是人间大丈夫。
9.言语忌说尽,聪明忌露尽。
话忌说尽,才忌露尽,好事最忌被一人全部占尽。
不仅奇特的福分一人难以承受,而且天地也憎恨盈满,如果不在这三件事上留有余地,人们就会对你侧目而视了。
话若说尽,无异于自织罗网,一层层地限制住自己的行动自由;才华是人生的华彩,如果倾巢而出地一味炫耀,不仅让自己一览无余,而且最容易夺去他人的光辉,把出色的才华变成了一种浮躁。
好事一旦被一人占尽,这人不仅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在运动的周期上已经濒临颓势。
要学会运用适度含蓄和保留的艺术,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立于不败,并能给兼顾均衡与持久留下余地。
10.志气从此立,学问从此充。
对韵雅说:你幼小时料理家务,我曾担心你会荒废学业。
但先贤陆象山曾当家三年,自己说学问有所长进。
米盐一类零杂的家用,都是非常细碎的事情,如果把它们安排料理得有方,也就是学问。
至于长幼尊卑、家内家外的男人和女人,处境和个性都不相同,喜好和厌恶各不一样。
努力使富有的人和贫乏的人都能安心乐意,这种境界不是至仁至义的人难以做到的。
志气可以从这里开始树立,学问从这里可以得到充实。
虚心学习,身体力行,就会得到其中的真髓。
能够把柴米油盐一类家庭琐事综理得错落有致,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智慧;能够把家庭内外各种具体而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置得其乐融融,也足以显现出一个人的仁心与才能。
儒家文化是一种能够深入具体事务并在具体事务中得到提升的学问。
这是一种率先在家庭中贯彻、落实进而推广到社会的大利家国、经世致用的学问。
一些受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人应尽的人伦义务视为制造等级观念,把人自幼开始锻练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视为压抑人性和限制人的自由,这其实就是主张中国人拒绝艰苦的学习和抛弃基本的社会责任,这种观点不仅不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文明,反而是对已经成熟的中华文明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