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节约食物教案
幼儿园节约粮食1教案的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很优越。此外,受社会上吃喝、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影响,幼儿园里孩子挑食、剩饭剩菜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珍爱食物,文明用餐”的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孩子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体会成年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爱惜食物,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PPT,提前熟悉《我爱吃》的音乐。
活动流程:
第一,通过古诗词引入活动
教师通过观看课件唐诗《悲悯农民》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第二,初步了解食物的来源,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
1,懂稻麦。
老师: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农民伯伯的客人。猜猜他们是谁?
老师:让我们请这两位朋友向你们介绍一下自己。
赖斯:孩子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赖斯。孩子们吃的白米饭是我做的。
小麦:孩子们,你们好!我是小麦,白馒头是我做的。
问:“小朋友,你知道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名字吗?”-食物。
2、展示图片,让孩子了解食物的起源,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
老师:梁有很多话要对你说。你想听吗?请先说说大米!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我”是一粒普通的米饭。孩子,你知道我是怎么出生的吗?”
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如何插秧。(农民阿姨的脚整天泡在冷水里,弯腰很久。真的是腰疼。)
(3)在农民伯伯的精心养护下,幼苗逐渐长高。农民伯伯该怎么做才能让庄稼长得更壮?(除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
辛苦了半年多,庄稼熟了,农民该怎么办?农民要把稻谷割下来,捆成捆,运到地里,再经过脱粒、磨掉稻壳等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问:“孩子,你以为我来的容易吗?”为什么不容易?
总结:农民为了种一粒粮食,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劳累,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我才得以诞生!"
老师:让我们邀请小麦和你谈谈。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会做什么食物吗?(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展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物的图片。)
3.老师总结:这么多好吃的都是粮食做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一粒又一粒的粮食来之不易,需要农民伯伯们付出很多汗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粮食。请告诉我们如何珍惜粮食。
总结: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完自己的饭,不要浪费食物,能盛多少就盛多少,不要掉,不要倒。
4.通过动画故事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珍惜食物。
老师:让我们看看小动物是如何对待食物的。看故事
老师:兔子一家是怎么做到的?小老鼠一家做了什么?谁做了正确的事?为什么?如果我们不像小老鼠一样珍惜食物,会发生什么?
孩子们回答完每个问题后,通过视频验证总结。
第四,“我爱吃”这个游戏加深了孩子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理解,刺激了孩子的食欲,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体验。
老师解释了游戏规则:小朋友围成一个圈,邀请3-4个小朋友在圈里唱歌表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我走到一个朋友面前,拍手说:“嘿嘿,你猜我想吃什么?请对方说出一种主食。依次交换玩家,游戏重新开始。
开展“小督察”活动。
每次饭后邀请班里值班的同学轮流当“小巡查员”,检查孩子的餐具上是否有剩菜。敦促孩子们珍惜食物。
活动扩展:
家庭互动:
1,无论在家吃饭还是出去吃饭,家长都要给孩子适当的饭菜。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给孩子适量的食物。
2.家长可以放假,带孩子去郊游。并向孩子介绍种植农作物的知识,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注意:如果孩子因为身体不适或饭量小,吃不了那么多饭,可以提前向老师说明情况,让老师把多出来的饭放回去再吃,以免造成浪费。
活动反映:
我们经常发现,每天幼儿园都要倒掉一些剩菜。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爱惜食物的好习惯。这些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小孩子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种的”。那我们这些孩子应该如何珍惜食物呢?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把老师端上来的饭菜都吃了”“吃干净点,别浪费”“看到其他孩子没吃完就提醒他们吃完”等等。最后,大家一起朗诵古诗《悲悯农民》,告诉自己“粮食来之不易,要从小珍惜”——除草时已是中午,但每一粒粮食都很难吃完。"
幼儿园食品节约教案2活动目标:
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
1.体验准备:学习古诗《悲悯农民》,理解其含义。
2.材料准备:
(1)提前收集一些孩子扔掉的剩菜。
(2)课件:一粒米的起源
(3)面板、适量面粉、盆和水。
(4)音乐诗:《同情农民》
活动流程:
首先,观察对话:这是谁浪费的?
第二,食物很难得到。
今天有很多很多心里话想跟同学们说。你想听听吗?还是请饭来说说吧!
1.孩子,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展示真正的白米饭),“我”是一粒普通的米粒。孩子们,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出生的吗?那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2.演示动画:《一粒米的起源》中的场景1 ~场景4。
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如何插秧。
3.展示场景五:幼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照料下,渐渐长高了。农民伯伯该怎么做才能让庄稼长得更壮?
4.展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劳作,庄稼熟了,农民要做什么?
老师:好的,我们感谢赖斯先生的精彩表演。
5.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劳动做一个总结,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第三,歌曲表现“对农民的同情”
第四,和面
1.给孩子讲解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孩子们被分成小组,和面粉混合在一起。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孩子不要浪费面粉。
3.让孩子分组讨论面团难在哪里,让孩子明白虽然和面不容易,但是叔叔阿姨们要经过很多工序才能把和面加工成各种面食和蛋糕。
动词 (verb的缩写)讨论:如何做一个爱惜食物的好孩子?
扩展活动: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放儿歌和图片,教育孩子珍惜食物。
通过儿歌《大馒头,哪来的》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不要剩饭剩菜,不要掉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