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乡的村名典故
1、建宁村:又称建安村。金末元初时期,全国兵荒马乱,建宁区域的张家口、司家坡、成壕等六个姓氏小村深感村小势弱,很不安宁,便合并成为一个大村,起名“建安村”,意为同心协力,建设安宁之村,又将“安”字引伸为“宁”字,改称“建宁村”。建宁有济渎庙庙会,日期为农历三月十八日。
(1)元末明初至清末,建宁村改设建宁镇;
(2)民国时期改称建宁村,1943年7月至1943年10月在建宁村北街(今建北村)设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 ;
(3)1958年,改称建宁生产大队;
(4)1962年,建宁生产大队以桥河(现桥河街)和西街为界一分为二,界线以北称作建北生产大队,界线以南称作建南生产大队,建宁村至此正式分为建北、建南两个村庄。
2、府底村:初名府下,由东府底、西府底、红崖底三片组成,合称府底村。县志记载,“高华府,县东建宁镇,唐高宗开府于此,开元初废。今里近建宁,犹曰府下“,后演变为府底。府底村有玉皇庙庙会,日期为农历七月十五日。
3、筱川村:先后叫筱云、小轩、小玄、小川。因低处平川,地理条件优越,更名为小川,后又更名为筱川村。
4、东庙村:初名东神头。位于建宁村东面,村中有一座玉皇庙,传说玉皇为众神之首,故名东神头。后庙宇扩大、神像增多,改称东庙村。
5、西沟村:位于金泉山西侧山麓的一条沟内,故名西沟村。今辖西沟、西圪套两个自然村,村中有两座古建筑(清凉阁和玉皇庙),还有清代康熙五十三年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书赠的一方“如来禅”匾额,村东金泉山建有宝应寺。西沟村有玉皇庙庙会,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6、马岭村:村子坐落在一个像马耳朵的山岭上,故名马耳岭,后简称马岭。
7、荒窝村:先后叫九岭岗、瓦子坡、郭家庄、黄窑、荒窝。据传,郭东后裔自清代时期迁到此处开建炼铁方炉,打制铁器,经营铁货生意,取名郭家庄。另据传说,明朝末年郭家庄的一个红头老太婆,在关岭山抢劫了皇粮,朝廷派兵就把村庄烧掉了,幸存的群众隐藏在黄沙沟内建窑居住,改名黄窑村。又因这里地势低洼,荒草遍地,更名为荒窝村。
8、曹家村:初名槽家沟。村子坐落在一个形状像牛槽的山沟里,故名槽家沟。因”槽“字不雅,改名曹家村,并非曹姓建村,该村也没有一个曹姓人员居住。
9、北社村:初名北厍(shè)。村北有一座土地庙叫北厍,故名。古代人们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为社,也因厍与社同音,厍字冷僻,改为北社(由底北社和上北社组成)。北社村有土地庙庙会,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九日。
10、其余村庄:冯庄、吴家、程家河、李家河、苟家、何家、郭庄、苏庄、张家、王家等村以最先迁入的姓氏或人口大姓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