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文化相声小品中,哪个具体环节台词是不该出现或值得商榷的?

本回答只以纯客观态度对事不对人。

在那个在楼上租住练歌卖房搞对象拚个人奋斗吵着老太太的小品里,有关于“点痦子要一万多…痦子上长了个脸”的所谓语言 搞笑 包袱台词。从创作作品想尽量增多笑点尤为不易角度而言,我给创作和演出者由衷一个尊重;从演员以自身或亲近人不算缺陷的“缺陷”来 娱乐 观众的,我更愿给他们一份敬重(超“限”骂亲近人形式的除外)。但是,从应该怀推己及人感同身受心态对待创作和演出而言,这种每次念至此就给人性本爱美、又遭遇生理先天某瑕疵的人心里一“刀子”的台词,的确有超语言底线,违背大批老艺术家一直坚守的、不拿别人生理缺陷开玩笑的艺术原则。这是我在前十天左右,看到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该小品时,发现该段台词仍存在的情况下,在此诚恳略微指出的。

还有,记不太清好像是著名演员作品中有儿子起名叫牛顿的,和“占位子”里有儿子叫艾迪生(或纵使仅是同音)的台词。可能在西方人名中,的确有很多人叫如此相同名字的;在熟悉外语的人眼里,也可能会毫无异样感觉。但是应该不能否认:在大部分普通人印象里,都只是熟悉或说最为熟悉的是那个著名经典力学奠基人,和那个著名世界发明大王叫这两个名字的。尊重知识和尊重不论国籍地域知识分子,也是中国人心理认识上的文化基因。可是,那种台词即使完全没有擦边球蹭“响”点的故意,但是,在大部分普通人通常惯性印象里,可以说也难免不被人觉得并没能完全避开有 娱乐 亵渎著名知识人的部分嫌疑。倘若外国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有如此感觉的,那么这种嫌疑的弊端会更显存在。这应该算不得吹毛求疵吧,大家以为呢?

凭暂时记忆,仅举此两例略抒己见。谢谢!

我总以为把大部分人暂时逗乐了,而忽略了小部分(我虽不是)有相关情况者内心感受的作法是不太道德的,起码是艺术风格不够严谨的。何况若向那一部分笑的人设问:如果他或她们的亲人或子女有相关缺陷在身边的,他或她们还该笑或笑得出来吗?只恐怕也是患易忽略别人的 只算一般小“疾”吧!总之是一种不够坚守底线原则的瑕疵行为。

前时期还有大量关于讨论反三俗的问题,看到的确有大量言论说只要给大众逗乐了;也有说不分雅乐俗乐只管“乐”的是素质欠缺的观众。对前者我的确不能苟同,假若某人在剧场看到一个本不该出现的荤段子当时不管不顾的一乐,却突然联想到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在另一个地方或媒体上看到同样的段子会受到什么影响时,他们的笑还会轻松无忌吗?而至于观众素质总必是参差不齐的,关键在于一旦作为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的演出或表现,天然的就被赋予了引导大众思想、引领时代风尚的责任和作用影响。千万别说严肃是严肃,活泼是活泼。人的精神世界架构是一个整体,恐怕很多人都不能很好分隔得开,或说难以很好分隔得开。这段文字只是顺带聊到反三俗问题的一点个人观点,与标题要谈的已有些偏离了-加此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