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有什么好玩的

彬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个正写 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总人口31.2万人,辖8镇12乡,325个行政村。平均海拔1108米,年平均气温9.7℃,昼夜温差11.7℃,年平均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180天,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彬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总耕地面积60万亩。境内有大小河流12条,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种。县内煤炭储量32.6亿吨,煤区原煤埋藏浅、储量大、煤层厚、煤质好、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

彬县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大佛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窟内阿弥陀佛是陕西第一大佛。雄伟壮丽的彬州塔、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后周卫王冯晖墓壁画、彩绘浮雕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史资料,填补了我国五代史的考古空白。

彬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3500年前,周祖公刘立国于豳,辟洪拓荒,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农业的先河。《诗经·豳风》记载了彬县先民从事农桑的具体情景。东汉名儒李育、宋代诗人张舜民、明代彬州清官赵伦、阎本、阎让、刘昭、流芳百世、传颂至今。近代,王富贵、张占云、胡彦英等一批伟烈之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加强“一个基础(粮食生产)”,发展“五大支柱(果、烟、畜、煤、电)”,一届接着一届干,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24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9元,顺利实现了脱贫“越线”目标。

彬县是农业大县。1991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1.3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00年,全县种植地膜小麦23万亩,历经冬春连续干旱,依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达到208.6公斤,较露地小麦增产72公斤。地膜小麦的推广,为渭北旱塬粮食增产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彬县素有“果乡”之美誉。2000年,全县果园面积已发展到34万亩,其中,水果面积达到30万亩,干果面积达到4万亩,水果总产13.2万吨,干果总产5090吨,实现产值1.32亿元,果农人均收入470元,财政收入达到2100万元,占到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0%。彬州梨栽培历史久远,1957年中秋节毛泽东主席品尝彬州梨后,指示中***中央办公厅复信,鼓励彬县人民大力发展彬州梨。目前,全县栽培彬州梨10万亩,销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地区。彬县也是陕西苹果生产基地县,栽培面积达到20万亩。彬县是大晋枣的故乡,《诗经·豳风》中就有“八月剥枣”的记载,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的美称,远在明代已成为宫廷贡品。目前枣树栽培面积5000亩。柿子园是彬县的“铁果园”,年产柿子8000多吨,行销东北、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彬县是陕西省烤烟生产基地县。烤烟生产从1973年开始起步,1982年被省上确定为烤烟生产基地县,1991年收获烟叶20万担,烟税收入1030万元,占到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1993年我县被陕西省评为烟叶生产达标晋级一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