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吉——我心中的白月光
在清平乐未播前,我机缘巧合下刷到了相关视频,而这段视频讲的是公主与宦官,那时我并不知道里面的男子是内臣,只是看到公主叫着他一声声“哥哥”及那句“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我竟红了眼,流了泪,也正是这样的一段视频,让我对这个男子感到了好奇。于是我上网搜了电视剧的大致内容,才知道这名男子叫梁怀吉,是名内臣,按照现代通俗的语言,是为太监。当清平乐的播出后,对于看过这部剧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遗憾的是帝后之间的情感,赞扬仁宗的仁爱与贤明,歌颂宋朝的太平盛世。可对于我来说,最痛心地莫过于公主徽柔与内臣怀吉之间爱与悲的纠纷。于是在看完这部剧后,我陷进去了,每每刷到他们之间的片段,我总会禁不住地流泪。于是,我买了孤城闭,决定好好地拜读这本书。当身边的朋友看到这本书,他们便会问我这本书讲了什么,我说除了讲宋朝之事,还会加上一句主要讲宋朝的一位公主与宦官之间的爱情,于是他们的神情便会有些变化,亦是惊讶,惊讶于我为何会看这样的书,可我告诉他们,这是历史上所存在的真实事件,并不是杜撰而成。我想作者之所以写出这本小说,也是为了向读者呈现出当时的无奈和悲哀。我想细细感受他们之间的爱。
梁怀吉,原名梁元亨,因家中遭受变故,族人之中无意收养,后被设法送入宫中做了内侍,只因被内侍省副都知问起姓名,多说了元亨利贞中“利贞”两字,因与官家名字相冲,实为不敬,被罚入狱,本应无出头之日,多亏张先生求于皇后,赦免死罪,后为避讳官家之名,改名梁怀吉。
? 怀吉自年少便喜爱读书,记性极好,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尽管他只是内臣,可相比那些高官秀才并不逊色,他曾在翰林书艺局及翰林图画院任职,因此耳濡目染,也学到如何鉴画,赏画。我也曾想,若怀吉家中平安喜乐,父母定会供他读书,他可入京科考,金榜题名,成为能为官家排忧解难的栋梁,亦或是四处游历,看尽繁华的文人雅士。可现实却总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为了能活下去,他进了宫,也就证明他再也不能娶妻生子,科举中榜。尽管他身处于深宫永无尽头,他也遇到了照亮他的光,他一生都无法割舍的人----徽柔,宋仁宗最宠爱的长公主,福康公主。他们之间的缘分也许是上天的安排,第一次她救了他,第二次他救了她。从那刻开始,也就证明了他们在数年后面对的不仅仅是皇宫禁忌,更是禁忌中的暗骂与唾弃。网上许多人说徽柔因不能和曹评在一起,才开始注意她身边的怀吉,可我从不这样认为,我清晰的记得那一幕,当公主收到曹评写有情诗的雨伞时,看着满心欢喜,而怀吉却偷偷流下了泪,徽柔见状,立马问他“”哥哥,你怎么了”,而怀吉这时说他们之间是君臣关系,不应这样叫。徽柔却一听急哭了,说要是他不高兴,她可以不再联系曹评,也可以不再喜欢曹评,但是就是不要不理她。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公主最在乎的不是那个弯弓射箭如后羿的曹评,而是这个长期陪伴教她读书画画的怀吉。我想那时候的怀吉心里也不曾想到公主会这样在乎他吧。尽管深宫中很是无趣,不似集市那样热闹,但她可以和怀吉吟诗填词,可以和侍女簸钱为乐,徽柔依然无忧无虑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一道圣旨而下,福康公主许配李玮,让她结束了这样的生活,从此跌进了深渊,也就意味着孤城闭的正式开始。宋仁宗为了光耀章懿太后的门楣,又觉得李玮敦厚善良,定会像他一样疼爱徽柔,可他却不知的是徽柔对李家,对李玮没有半点情分。而徽柔为了爹爹身体不再恶化,答应了这所谓的亲事。公主成亲,皇宫喜气洋洋,却只有公主脸上无半点笑容,这场婚礼她似乎像个局外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中规中矩,无半点新嫁娘的气息。即使成亲之后,她也不愿多看李玮,更不愿让李玮靠近她,触碰她,每日除了用膳一起,其余时间都是与怀吉,嘉庆子他们一起玩乐。这样的事情,李玮的母亲杨夫人自然是看不下去的,她变着法的逼公主与李玮圆房,见无用反被公主侮辱,于是向公主表明为李玮纳妾,公主自然是乐意的,可李玮却不愿。李玮也算是个痴情种,无论公主怎么对他,他都只想着每日讨些新玩意儿来逗公主开心,可是他知识浅薄,判断不清买了赝品,往往弄巧成拙,使公主对他更加厌恶。日子久了,他也很少再来公主闺阁,公主也乐得自在。直到驸马寿宴那日,杨夫人不知从何处寻来的女道士,明为驸马献艺贺寿,暗却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她们的劝说下,公主一杯又一杯的饮下了几盏酒,并将一青瓷粉盒送于公主面前,只见她脸上已微微泛红,带些喘息,神志不清。她们将公主推于驸马怀中,拥护着回了驸马住处,怀吉本想上前追赶,却被其中一人阻挡,说待公主清醒些会将公主送回寝阁。怀吉便让嘉庆子跟随而去。怀吉缓步回到堂中,见那青瓷粉盒仍在原处,于是过去一看,触目所及的是一男一女正在行合欢之事。怀吉突然大惊,那酒中似乎有混有其他药材,顾不得规矩礼仪,直奔驸马阁,杨夫人却在驸马前堂所坐,身边站着两列家仆,说今日驸马与公主圆房,谁也干涉不了。可只有怀吉知道,若今晚之事一旦成了,公主便会死的,所以,他拼尽全力冲出家仆的包围,直奔内阁,终于他救下了公主。从那以后,他与徽柔之间的心又在进了一步。我曾经想过,也许徽柔与怀吉在公主宅的回忆也是他们以后最珍贵的回忆,怀吉不用穿内臣衣服,他们可以一起去逛灯市,一起去庙里上香,同去樊楼吃酒,不合规矩却也舒心。 ?
直到公主夜叩宫门,让他们之间微妙的感情公之于众,大臣纷纷上折,说公主不敬家姑,蛮横霸道,夜叩宫门,怒斥怀吉纵容公主,媚上惑主,要求仁宗下令处死。可官家为了不让公主伤心,但也同样要给大臣一个交代,所以只好命怀吉前外京郊打扫陵墓,目的就是堵住悠悠纵口。可公主在怀吉走后,郁郁寡欢,神志不清,前朝大臣仍不愿放过,说公主已成婚,便不可长居宫中,应回公主府与驸马好好相处。直到后面,公主的情况越来越糟,竟火烧公主宅,幸亏怀吉被及时唤回救下公主。尽管仁宗为了他最心爱的女儿想要留下怀吉,可是大臣的咄咄相逼,在兜兜转转之后怀吉自愿调为前省画院内侍黄门,远离后宫。在调离前一晚他们见了最后一面,公主相约以后当宫中节气时,她会亲手用彩缯剪成花胜,挂在桃花树上,怀吉见到花胜如同见到自己。他们相约在来世徽柔只做一名寻常人家荆钗布裙的女子,而怀吉多半是个穿白澜的书生,骑着白马,拾到遗留的花钿,相逢彼此,看到这里,我想世间的爱情也不过如此了吧,他们从未说过爱,却句句都充满了爱,浪漫的对话让彼此都心意相通。就这样,一年过了一年,花胜总是会在节日时挂起,无论多晚,直到熙宁三年花朝节这天,怀吉从黎明时分等到黄昏都未见花胜出现于树梢,夜幕降临时,等到的结果不是花胜,而是白幡,一阵哀戚哭声从后宫传来,许多内官奔走相告:楚国大长公主薨。徽柔死了,死于他们分离后的第八年,熙宁三年的春天。当读到这里时,我忍着眼泪,心里像是压着万千巨石,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当时作者写这段的心情,也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怀吉是有多痛苦,这便是孤城闭,爱而不得,同在屋檐却相隔万里。
之所以想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许多人都不理解内官的公主能有什么爱,就像是现在的社会女同或是男同都倍受歧视,其实他们没有问题,只不过他们刚好喜欢的那个人是他或她而已。如果文章中有什么不恰当的或是有冒犯的,还敬请谅解,本人文采一般,但是就是想写下自己心里所想。我此时抬头,发现好像世界没那么可怕了,得勇敢的活下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