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养子刘封的身世之谜,以及刘封在刘备集团的重要地位

三国良将系列之刘封(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养父子、义父子,比如董卓与吕布,曹操与曹真,朱治与朱然等。无论结局是好是坏,大部分人物的评价历史已有定论。然而,有一对养父子却给后世留下无尽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看法不一,这便是刘备与刘封。

抛开演义,正史上的刘备也称得起仁德之君,但却能对自己的养子痛下杀手。究竟是刘备假仁义,还是刘封真的罪该万死?我们不妨来仔细看看刘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封重大事件之一——出身名门,宗室荫亲

刘封(?—220),长沙郡罗县人,本姓寇,是长沙刘氏宗族的亲戚。

《三国志·刘封传》载“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这两句话分别介绍刘封的本家以及被刘备收养的原因。后一句很好理解,刘备到荆州投奔刘表时,因为常年颠沛流离,一把年纪还没有儿子,所以收养刘封为子。

刘备之前很可能也有孩子,但常年逃跑过程中都未能存活,参照长坂坡之战中两个女儿被曹纯抓获,以及后来连生刘禅、刘永、刘理三个儿子,至于女儿应该也不只被抓的两个,可见刘备造人能力并不差,只是多年的不安定没能保存下来。重点是刘备即便按初到荆州的201年算也已经四十岁,即便刘备日后能成就伟业,却无后嗣可传,岂不是悲剧?所以刘备收养刘封的意图就是怕自己的事业无人继承。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偏偏选择刘封?

这便要回到刘封本传引文的第一句。 罗侯寇氏,即某个寇姓县侯,封地在罗县。 按照《后汉书》记载,封地在罗县的侯只有邓、窦两家,并无寇姓封罗侯的记载。邓、窦两姓作为东汉大族地位毋庸赘言,但寇姓则鲜少记载,甚至刘封生父以及本家亲族也没人留下姓名。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猜想:是陈寿误记,将“窦”误写作“寇”,如果刘封原本是东汉名门窦氏族人,似乎就能解决寇氏在史料上缺位的问题。不过出于对陈寿的信任,以及并无足够证据,此种说法只能是猜测,笔者不能断言。

第二种猜想:结合汉末历史我们知道,邓、窦两家作为东汉大外戚在桓、灵二帝时期先后垮台,家族衰败。而灵帝后期黄巾之乱、凉州叛乱等烽烟四起,国家历史资料开始散失,献帝几次迁都很可能加剧档案资料的损毁,导致灵帝时期被封罗侯的寇氏一族史料散轶。

哪种可能性概率更大,笔者认为不言自明。

说完“罗侯寇氏”,再说“长沙刘氏之甥”。《三国演义》虚构了一个叫刘泌的名字来做刘封舅舅,并且点明身份是皇室宗亲。《三国志》中虽然没有刘氏名字,也未明示为皇室宗亲,但这段文字罗贯中添加得非常合理。长沙刘氏,这种称谓意味着代表当地的大族,恰好又姓刘,基本可以断定是汉室宗亲。这一支刘氏的具体源流应当为汉景帝刘启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

熟悉历史的朋友也许现在能联想起什么,没错,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人,而刘胜也是汉景帝之子。 也就是说,长沙的刘氏与刘备同出汉景帝一脉。 也许今天的我们看待这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攀亲戚行为颇不以为然,但古人有古人的观念,至少谈到同出一脉,感情上会亲近不少,收养这个长沙刘氏的外甥,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正巧这家有个十来岁的小孩,既能大体照顾自己,逃跑时能自己行动;又不会年龄过大,导致感情不易培养,所以,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刘封成为刘备的养子,从此离开故土,跟随养父刘备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

不知读者是否有注意到,刘封在史料中未有表字记载。如果说有些出身太过低微之人无字可以理解,贵为刘备养子的刘封似乎没理由无字,史料为何未有记载,成了不解之谜。

另外刘封在改姓之前是否就叫寇封也无法确定,参照当时许多改姓之人的记载,似乎通常名会予以保留。如果是这样,“封禅”二字应该是刘备后来的发挥,而非收养刘封时就已想好。

刘封重大事件之二——化身战将,入蜀建功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应刘璋邀请入蜀,并在第二年底与刘璋开战,向成都进军,刘封此时留在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庞统阵亡,雒城久攻不下,刘备召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兵由东向西入蜀,刘封也领兵出战,这时的刘封二十岁出头,已经成长为武艺不凡,力气过人的战将。

《三国志·刘封传》载“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泝流西上,所在战克。”

此时刘封的身份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他被当成了战将来使用,而非继承人。原因很明显,我们都知道刘禅在207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一年降生,刘备有了亲生儿子,养子的地位自然随之下降。刘备入蜀期间孙夫人欲回江东,也打算带上刘禅为人质,可见当时刘封已经明确没有继承权了。

实际上刘封过继给刘备不久,刘禅就出生了,所以刘封基本不会有继承的希望,所以刘备对刘封的培养也从来没有按照诸侯继承人的方式去做,例如培养文化水平、锻炼治理地方能力之类,而是单纯让他做武将。

刘封作为战将确实能力很强,“所在战克”,可以说入蜀之战刘封打得顺风顺水,没有遇到太艰难的战斗。刘备拿下益州后,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笔者在黄忠篇中介绍过,中郎将位列将军之下,本属中下层军官,在汉末军职贬值的情况下地位更加低下。但如果中郎将前缀名号则完全不同,例如黄巾之乱时期的皇甫嵩、朱儁、卢植,甚至曹丕的五官中郎将相当于副丞相。至于刘备,受自己官职所限,给与部下的职位期初也不高,为凸显武将地位则进行了一些独创,如赵云、魏延的牙门将,诸葛亮、庞统的军师中郎将均为刘备首创。这些职位名义上低于将军,实际权力则完全根据刘备授予,可谓“位卑权重”。

刘封的副军中郎将显然并非普通的中郎将,而是“副军”。这个含义很明显,是刘备的副军,即整个集团的副手。后来孟达在劝降刘封时也谈到“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可见副军之地位尊贵。

当然笔者要强调,这只是名号,出于刘封特殊的身份所授予,刘封的实权远没有那么大。

刘封重大事件之三——攻略上庸

打天下需要人才,坐天下则离不开宗室力量,这是古代帝国的不二法则。曹操手下坐拥曹氏、夏侯氏诸多宗亲骨干自不必说,江东孙家虽然略逊一筹,也有吴景、孙贲、孙瑜等人,两家都人丁兴旺,有许多宗亲可以调遣,担任关键职务。刘备则整个集团维系于自己一人,还好有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忠心耿耿又能力超群的人,某种程度弥补了刘备没有宗亲力量的弱点。

刘封作为养子,在明显没有继承权的情况下,也被刘备当做宗亲力量使用,担任关键职务。

建安二十四年(219),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曹操震怒,亲自率领大军进抵汉中,当年三月进驻阳平关,与刘备对峙。刘备则分兵占据有利地形,严防曹操进攻。随后刘备又在汉水之战重创曹军,连续的胜利使双方士气落差极大,局势对刘备逐渐有利。为诱使曹操出城决战,也为了羞辱曹操,刘备在山上稳坐,派刘封到阳平关前叫阵。

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于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

曹操见刘备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养子刘封挑战,气到不行,大骂刘备。当即下令调自己的真儿子曹彰过来教训刘封。曹彰当时远在邺城,得到命令立即星夜兼程西进,曹彰赶到长安时已是五月,曹操已经撤出汉中,刘封与曹彰之间终究没能交手。

谈论刘封的生平有个人无法避开,那便是三国时期反复无常最佳选手,“三姓家奴”吕布也要甘拜下风的蜀中大将孟达。

孟达原为刘璋部将,当初受刘璋派遣与法正各带二千士兵迎接刘备入蜀,结果一去不返,与法正***同投靠刘备。刘备入蜀作战时期,让孟达带领部下到将领驻扎,协助关羽防守荆州。刘璋投降后,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宜都原为临江郡,是曹操占领荆州后将南郡枝江以西四县单独划出设立,刘备夺取后改为宜都郡,该地区与益州接壤,属于两州结合部,地理位置很重要。

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派孟达从秭归县北上进攻房陵。

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 东三郡 。之后刘封的一系列相关事件都与这一地区密不可分,在此简要做个介绍。

所谓东三郡,指原属汉中郡管辖的房陵、上庸、西城三县。这三个县位于汉中治所南郑以东,张鲁割据汉中后,对这三个县鞭长莫及,只保有名义上的管辖权,基本不能实际控制。房陵与荆州南郡接壤,刘表不断向此地渗透,后来派出蒯祺担任房陵太守,此时房陵不仅首先由县升格为郡,而且脱离益州变为荆州的势力范围。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击败张鲁后,又将上庸、西城也由县升格为郡,分别以当地豪族申耽、申仪为太守,此时原汉中郡一分为四,所谓的刘备夺取汉中,指的只是汉中核心部分即南郑周边,至于东三郡,此时还在这些地方豪强手中。

东三郡在原汉中郡中的位置

刘备派孟达攻略东三郡,首先进攻房陵。孟达杀死蒯祺,攻占房陵,过程比较顺利。

《三国志·刘封传》载:“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这里说刘备担心孟达搞不定申氏兄弟,所以派出刘封自汉中带兵增援。实际上孟达的能力对付申耽、申仪应该也不是太难,真是担心孟达能力的话,应该派张飞、黄忠、赵云这些能力更强的人增援。但是刘备派的偏偏是刘封。刘备识人的本事在三国中堪称一绝,结合孟达此人的生平,刘备对他的种种安排都显示此人能力很强,但忠诚度需要打个问号。

东三郡面积广大,又位于荆州与汉中之间,地理上自成体系,刘备需要一个既信任又能独当一面的人坐镇,刘封成为刘备的人选。

刘封来到上庸后,太守申耽立即举众投降,为表诚意还将家眷迁往成都。刘备不久即称汉中王,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继续领上庸太守,其弟申仪为建信将军,仍然为西城太守。刘封则升为副军将军,成为实际上东三郡的最高指挥官。

随着刘备集团迅速扩张,刘封的个人事业也水涨船高,年纪轻轻便统辖三郡之地,权力不可谓不大,地位不可谓不高。很多人认为后来刘备处死刘封是为刘禅继承扫清障碍,但如果刘封真能威胁到刘禅,又何必给他这么大军权,岂不是自找麻烦。恰恰相反,此时的刘封不仅对刘禅不构成威胁,反而是刘备最为信任、最为倚重的宗亲将领。

正在春风得意的刘封怎么也想不到,几个月后他的个人命运将随着改变蜀汉命运的一件大事一同跌至谷底。刘封其人有将才,但非帅才,正是这当中的差异令刘封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本期笔者介绍了刘封成长为镇守一方的大将过程,下一期将着重为您分析刘封为何在已经不构成刘禅继承威胁的情况下,仍然被处死的根本原因。

感兴趣的话请点个关注吧,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