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只为回家——魏娇原创

好久没给家人写东西了,又是中秋节,家家团圆。我将重点写焦昭君,他是近代山东尸佼的重要祖先。我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他的成就。这次用笔记录下来,一是整理思绪,二是引玉。如果有更详细的文字材料,希望补充。

山东尸佼是明初的一个移民大省。元末战争后,20多年后,朱元璋一统天下。然而,江山处处伤痕累累,布满了战争创伤。山东、河南和河北大部分是无人居住的地区。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平衡人口,使天下太平,巩固明朝的统治,朱元璋从洪武初年开始采取移民政策,根据“明初,他们在山西洪洞县大花树办理手续,领取“赵赵传子”后,移民到全国广大地区(重点是豫鲁),数百万移民通过洪洞县大花树迁往全国各地。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据《小司徒焦公传》(王渔洋写给焦的传记)“公讳,字统五,姓焦。”第一,枣强是个壮汉,祖上是程。永乐年间,他迁到章丘清平乡,他的父亲王夫信是那里的考日培。据章丘《焦氏宗谱》记载:“祖籍北直隶枣强,永乐初年迁居山东章丘县清平乡。”相比之下,明朝永乐初年山东的先民曾、九、成、易四兄弟,离开了河北枣强的家园,开始了在山东600年奋斗的篇章。

至于河北枣强是不是山东尸佼的出生地,还有待考证。家里一直说家乡是“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大槐树下的老人窝”。同时史料记载大槐树是“川资”移民的第一站,应该是确凿无疑的。明初永乐年间,河北枣强并不是人口密集的移民区,而是人口相对稀少的土地。除此之外,笔者还考证了其他姓氏,有不少是河北枣强人。所以按照作者的推断,枣强只是第二个中转站,山西移民在这里短暂停留整顿登记,然后分别迁往山东等地,应该是枣强停留后一个比较长的逐渐分流的时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移民滞留在枣强。2018,枣强家族的几位成员参观了焦在淄博的故居。聊天中,他们得知枣强有一位老人,他有一本枣强的旧族谱,里面可能有以前枣强搬迁的记载。但老人被文革打击,一直保密,因为没人看到实物。我们只能认为不可信。但枣强之后的谱(特别是近三百年来,涌现出十一位学者,有二十多人功不可没,或为侍郎,或为巡抚,或为知府,或为神谕,多有建树,诗传世,县志二十余人)并未错乱,故枣强县王俊乡焦家庄村有碑文:党。

根据当时的移民法,为了避免勾结,逃回原籍,成年兄弟不能住在一起,而未成年人为了方便和照顾,可以选择一个哥哥住在一起,成年后另寻住处。所以据史书记载,四弟益祖(第一个是田的祖先,但当时未成年)先随长兄增祖在昌邑居住,后迁居安丘(后人迁居青岛城阳王疃,待考证),四祖先后迁居。

公历2015年7月21日,笔者来到海南省三亚市圣旨博物馆。出于对家事的敏感,他惊喜地发现赵俊祖的名字禁忌。同治七年(1868)四月二十一日,启事为:伍臣科第二名,选庶吉士为第十七名。

不用说,我很惊讶地看到我的祖先在天涯海角默默无闻,离我的家乡有四千公里远。想到他对近代山东焦家的贡献,我也是百感交集。据赵君祖《自成功,一车二马作四路周历》所载,同治九年(1870)八月潍坊安丘郎君庄所作《焦氏族谱序》中记载,士人及后世为何要作四路周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古代知识分子的收入问题。“十年寒窗苦读,两耳对窗外事充耳不闻”,全日制学习,一个没有强大劳动力的小家庭,生活自然会很拮据,别说致富,就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而赴京途中或上任后的开销,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据史料记载,在当时,这是一种惯例。赵俊祖选择“拜见”,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打秋风”,只是对象和借口不同。也是他家乡几百年来的一件大事,让他有机会向亲戚、山东各地的焦氏宗亲、各县地方官、外地名绅、同乡商人筹款。这不是个例,而是所有人。以一个名人为例。据记载,道光十八年,曾国藩进宫考试在前三名中排名第42位,被赐以秀才背景。他被选为国子监的庶吉士,成了京官。入京前五次外出祭奠,* * *收受礼金1495两。他在去北京的路上继续参拜,收到了大约500两的礼物。前后加起来2000两,也算是一笔巨款了。但扣除日常开销和三场婚丧嫁娶的开销,所剩无几。即使是曾国藩这样的大学者也未能免俗,我们没有理由责怪祖先的完美。而且,族人给的礼金也是对未来的一个很好的投资——当然,作为回报,我们需要写一首诗,用一个标题回馈族人,比如前面提到的安丘的《焦家谱》的延续。

同治九年(1870),赵君祖七月游昌邑和高密,两地宗亲* * *议续谱,君欣然命之,字画与代代相传。同年八月,去安丘郎君庄,留下两本书。其中,四兄弟的说法是这样的:“君小时候听父亲和宗族长辈说:先动的四祖,不敢说“增、九、城、八”。我们家祖宗章丘之后,固若金汤。关于珍惜外面的世界有很多传言,至今没有固定的地方,也没有及时加入家庭。自从陈武捷成功,一车二马,周历正方,又要增加祖宗。昌邑的张达和唐毅也是。九祖之后到了州府黄县,却没有考到自己的谱系,因此起了疑心。也就是说,说一句:先人后无考,不无道理?”我从昌回魏,突然有一个族人叫郎君庄,讲得很详细,把上一代的祖宗和桂家园这样的村落都作为一脉相承的分支。一目了然,四祖的增强型祖先居住在张达和唐毅、昌邑,九祖居住在黄县,成年祖先居住在章丘,彝族祖先(田野祖先)居住在安丘(后代迁居青岛城阳王疃)。

这是一笔无意的“意外之财”,却无意中串起了半个山东的山东尸佼矿脉。晚清的通讯还极其落后。除了国家管理的驿站,信息的交叉和闭环非常困难,只能靠道听途说,急需这种巧合串起来。2015起,我们在笔者所在的淄博举办山东尸佼宗亲会,来自临沂,临朐,莱芜,泰安。

据史料记载,1872年,赵俊祖被总馆授予广西桂县知府称号,曾掌管桂平、富川、宾西法尼亚等郡的事务。1873年(同治贵由),春季异常干旱,赵君祖在攸县西北的龙潭-龙创井举行祈雨仪式。结果“雨下得很大”,本该在龙创景。10年后,1882年,赵君祖第二次到贵人县,于是“编造”了当年祈雨的故事,并在龙创经内巨大平坦光滑的巨石上刻下“雨意葱郁”四个大字,这是五代以来龙创经的历史概貌。

从这个典故可以看出,1872年,赵君祖背井离乡前往广西,史料中没有找到关于他何时回乡或去世的信息。所以在光绪10年(公元1884年),赵君祖并没有参与十六君祖、十七横祖、十九赵神祖领衔的续作。如果我有把握在我的家乡写这篇序,我将开始在这份族谱的延续中看到流传至今的世代。十七世纪以来,“元昭思想之风格,郁芳体传,志有余而力不足,永生不继”。137以来,世代未乱,流传最远的只有二十六家的《传》。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1949+02更新十字一代是否操之过急?

笔者认为为始祖,即始祖,族谱上有云:“钟始开”,钟诚为焦信,第十,祖父为郑,父亲为桓,均为朝廷为焦信所赐。做官后,习惯上要赐三代,在刁西建祠堂,修祖坟。几年前,笔者曾数次前往章丘刁镇,期望一睹祖坟风采,却被亲戚告知祖坟已在文革中被炸毁。据老人说,祖坟是“方圆百尺,苍松翠柏”,因为石头整齐坚硬,爆炸后周围群众建起了房屋,搭起了猪圈。老祖奶奶有一座庙,里面有一颗鸡蛋那么大的夜明珠,文革时毁了。

借用曹雪芹的一句话,“陋室空,床满;枯草枯杨,曾经是舞厅。蜘蛛丝覆雕梁,青纱再贴篷窗。说什么脂厚,粉香,怎么两鬓又成霜了?昨日黄土龙首送白骨,今夜红光卧帐底。满满一箱金子,满满一箱银子,瞬间所有乞丐都被污蔑。我在感叹他的寿命不长,等我回来就知道自己死了!如果你训练的好,你将来绝对不会是一个强梁。选奶油梁,谁希望住烟花巷!因为纱布帽太小,所以被锁着带着。昨天还觉得冷外套不好意思,现在觉得紫蟒太长了。吵吵闹闹,你唱我上台,你却以为别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乡。太可笑了。最后都是在给别的姑娘做嫁衣上!”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是哲学最基本最神秘的终极问题。之所以要尊敬祖先,缅怀先贤,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解决。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人类的生命就像一只蚂蚁一样渺小而转瞬即逝。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几十万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我们都在寻找心中的归宿。

人的一生只为回家。

23岁的是山东莱芜司马河村的余一代,他正在过中秋节。

写在后面:因为我老母亲姓徐,出国访问会关注徐的脉搏。现考证山东莱芜姚家岭村、司马河村徐与山东郯城县徐疑似一祖。郯城徐的词代:清雍正年间20个词:简沈,振民,贾继信,皮烈。代字与莱芜高度重合。台湾明星“徐熙媛和徐熙娣”的祖父是郯城人。目前,郯城徐氏家族大部分已经传承到第四代“刚勤爱贾”,与莱芜也高度重合。提供这个线索,徐亲友有兴趣可以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