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山居的文化历史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余音山居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是文化寻根的好地方。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并称四大名园。

名园已故主人吴斌,清代举人,官至刑部总监,曾任七品员外郎。更难得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是举人,所以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体”的说法。后来,花园的主人看透了这个世界,于是他退休回到家乡,建造了这座花园。为了纪念祖先的祝福,选择了“余音”二字作为花园的名字,同时也希望后人永远珍惜祖先的祝福。

当你步入花园,首先看到的是门上的一幅著名对联,这是对联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余音”。第一部是《三鞠躬与红雨的房间》;古人把100步的距离比作一箭之遥。“弓”是箭头,三个弓是300步的距离,说明这个园林的面积很小;“红雨”意味着整个余音花园在四季都是鲜花和水果。底线“阴天一角深绿云”将公园内的林荫环境表现的淋漓尽致。上下对联中的“足”字和“深”字深深地表明了主人的隐退之意。

苏东坡曾说:“食无肉,不如居无竹”。但是你怎么能在不到三英亩的土地上种竹子呢?花园的主人终于想出了在墙间种竹子的办法。一是不占用园林面积,又能控制其生长蔓延,还能把灰尘挡在园外,真是一举两得。过了虹桥,往前走就到了“深柳厅”。大厅的布置真的是不同凡响,木雕让人眼花缭乱。珍贵的木雕屏风上刻有大学者柳永的书法笔迹。“深柳厅”对面是花园主人的书房。花园的主人将书房命名为“临池别馆”。据说古代文人面对别馆前的美景,以砚为“池”,蘸砚为“临池”。因此,图书馆以“临池”命名。“深柳厅”左侧,有一间芦舍,为园中第三栋。它叫“卧瓢庐”。鹿舍里的“满洲窗格”可以透过嵌在格子里的彩色玻璃,一年四季欣赏风景,让人在这里梦想成真。

余音山房建成二十年后,园主的侄儿吴忠禹加建了一座“豫园”,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但据说是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结婚前夕住的,所以也被称为“楼小姐”。

再往回廊深处走,就是众所周知的“玲珑水榭”。它环绕水面而立,是园内第四座建筑,俗称“八角亭”。水榭呈八角形,四面开窗,结构典雅。这样不仅可以四面通风,还可以四面观风景。对于八角亭中的八景,有一首五律诗总结得很好,那首诗是:“丹桂迎旭日,柳暗花明;蜡梅花开,石林近在咫尺;虹桥清丽,躺在瓢上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开屏。中国的园林建筑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强调诗情画意。”“玲珑水岸”因其诗情画意而远近闻名。

余音山居真是园林中的瑰宝。如果你想寻找历史和文化的根源,余音山居是必去的岭南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