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好还是道教好?

佛教那么好,知道的人那么少,误解的人那么多。

让我们认识真正的佛教,认识佛教的伟大。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因为他家是释迦牟尼,所以他出家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牟尼的圣人”。在亚洲许多国家广泛传播。东汉时由西向东传入中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的教育,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教是一种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法。其实就是用般若的智慧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佛教在历史上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单定义一下佛:我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一般含义,是广义的。我试着将“佛”定义如下:

‘佛’是一种理智、情感、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状态的人格。我再说一遍:‘佛’是理智、情感、能力同时达到最圆满状态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一个具有大智慧、大慈悲(或全智全慈悲)、大力量的人。请注意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佛不是万能的,他不能给我们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解脱。佛不能让我们上天堂,也不能判我们下地狱。给‘佛’下定义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来说,佛是觉醒者,是觉醒者。

或许更清楚地说,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生命的根本原理有透彻理解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的定义,是一般人普遍接受的,也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悟他,觉悟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是一个实现了自我,并能通过进一步帮助他人来实现自我的人,而这种自我意识和对自己工作的认知同时达到了最圆满的状态。

起源于印度

佛教起源于2552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释迦牟尼是善良的意思,牟尼是寂静的意思,寂静是纯洁的意思,佛是开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部和西藏的南部。

据经典记载,佛陀圆寂时,80岁零2个月。

走进中国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官方文献记载,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在非正式文献中记载的更早,到了周朝才陆续传播。官方上,国家派遣使节到西域欢迎他们,并邀请他们来这里。正式定于后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前两个巫师是卡亚·莫滕和朱发兰。他们来到中国后,因为受到中国皇帝的邀请,受到了国宾的待遇。他们来了之后,和朝野人士进行了一次非常投机的谈话。我们非常欢迎他们,希望他们能在中国生活。他们两人第一次正式把佛教、佛像、经典带到中国,被中国朝野接受。来中国后,国家接待他们,就像现在外交部礼宾司一样。当时的政治体制不同。当时,外交部隶属于行政院。以前的外务省不归宰相管理,直接归天皇管辖。当时外交部不叫这个名字,而叫裂寺。所以你得明白佛教里的寺庙是怎么来的。寺庙是汉代政府的办公场所。那不是寺庙,而是皇帝管辖的一级单位,直接受皇帝监管。皇帝统治下有九座寺庙。庙堂之长叫卿,我们称之为公卿。鸿胪寺的秘书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所以由鸿胪寺接待。将来,因为他们想留在中国,鸿胪寺不能招待很长时间。也就是寺庙的数量从9座增加到了10座。这座寺庙就是佛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原来的佛寺名为白马寺,当时的都城在洛阳。因此,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

佛教之所以在东方许多国家得到广泛传播,一个主要原因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与东方文化是一致的。特别要说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的变化。事实上,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佛教的教义主要是通过佛经的翻译来传达的。在古代,一些外国传教士僧侣主要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最早的佛经翻译可能是汉明帝时代大越国的卡亚·莫顿和朱发兰,他们在洛阳白马寺翻译了四十二章。汉桓帝年间,安史高、安息国、岳氏支持翻译了几十部佛经,约有一百或二百卷。在灵帝统治时期,印度人朱佛郎也在洛阳传教,他撰写了《牟子之惑论》,主张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和谐。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鸠摩罗什,一位西域僧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在民间传播,印度其他佛教派别也来到中国,如禅宗创始人达摩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中国的。达摩隐居嵩山少林寺九年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

到了唐朝(公元618-907),印度的佛教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出现了各种佛教派别。在唐代,中国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妇孺皆知的《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法师到万里去印度取经。他回国后,唐太宗非常重视,安排了数千人参与玄奘大师的佛经翻译工作。由于玄奘大师的推动,印度晚期佛教哲学和大乘佛教经典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禅宗的诞生

禅宗以达摩为中华始祖(达摩法师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祖,中华始祖),故又称达摩宗。因印上佛心为佛正统脉,故又称佛教宗派。达摩在北魏末年活跃于洛阳,主张二路四线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教导弟子。二祖惠科是传法弟子,三祖三灿是传法弟子,四祖道心是他的弟子。道教、信仰、佛法的弟子为五祖,是禅宗的五祖。我去北京弘法,一时名重。其中,沈绣第六祖、传法弟子慧能分为北宗和南宗。沈绣住在荆州玉泉寺,晚年进京。他是三个帝国的老师,他的弟子是松山普济和钟南山逸夫。慧能住在邵州曹溪宝林寺,学生众多,慧能为六祖。后来是正宗的禅宗。谥号,六祖慧能大师,皇帝赐为佛学大师。弟子众多,如南岳怀让禅师、清远兴思禅师、永嘉玄觉禅师等。开悟者四十余人,开悟者无数。后来,南岳禅师易道的弟子为中国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建立了丛林体系,规范了道场。妈祖易道禅师百丈淮海的弟子甚至制定了规章制度,所以佛教称之为“妈祖筑丛林,百丈定规章制度”,直到今天基本没有变化。也是在这个时候,每天早晚两节课。百丈淮海禅师的弟子是黄柏理禅师和阳山灵佑禅师,两人都是至今仍影响佛教界的大师父!从六祖开始,就不再有大位,也就是说没有七祖了,因为禅宗真正要传的法脉不是衣钵而是心印,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断绝。祖祖辈辈延续了六祖的教诲!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推广者,主张心性清净,佛本原,直指人心,视自然为佛。慧能之后,禅宗广泛传播,在晚唐五代达到顶峰。禅宗在中国达到顶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的精神和特征

如果我们将佛教与世界上现存的其他宗教进行比较,很明显,佛教与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为了解释方便,我总结成十点,也就是说佛教至少有以下十个特点。

第一,佛是人,不是神。

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领袖不是以超人自居的。这个神可以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只有拜倒在他面前,赞美和讴歌,把所有的成功和荣耀归于全能的上帝,人类只有信他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人只有堕入地狱,没有辩护和申诉的余地。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与世界是唯一的。’这里读者要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不是只指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全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读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百折不挠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必服从任何人或任何超越他的神。

释迦牟尼把自己的觉悟、成就、造诣都归功于人自身的努力和天赋。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成败、荣辱,都取决于他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没有人能把我推进天堂,也没有人能把我推进地狱。赞美和悼词不经历苦难就不可能快乐。只有脚踏实地的修炼,才能净化和升华人格,才能享受安心的快乐。

释迦牟尼不能像变魔术一样把石头变成金子。他主张“要想收获什么,就要先种下什么”。他不能让苹果从莲花树上长出来。如果你想收获苹果,你必须先播种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是告诉你如何去修炼,让你将来能有丰富的收获,但是修炼还是要自己去做。

梁启超先生不是在《学习的兴趣》一文中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很舒服,但是‘太阳虽好,总要自己晒,别人不能替你晒。’

释迦牟尼说,49年来,他讲了300多次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完整的智慧和人格。但这条路是靠毅力、智慧和毅力走下去的。所以佛陀说,'你必须自己做这项工作,因为我只教你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就是一点点努力。‘梅花香不散寒骨?’

第二,佛是真正的平等者。

我说佛陀是真正的平等者,并不是说废话。我们先观察一下当时印度的社会背景: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分为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个阶级,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看到了社会阶级的不合理,坚决树立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主张众生平等。

请仔细考虑一下。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微低下阶层对‘改良’的诉求,都是达官贵人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一个人像释迦牟尼一样,愿意‘降低’自己的王子身份,与平民和奴隶平起平坐。因为他无私无为的作风,我说他是真正的平等主义者。

同时,佛教提倡“无慈悲”、“同体大悲”,将平等的含义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