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至日有什么习俗?
一、北方特有的风俗|吃饺子
北方人太爱饺子了。毕竟他们一年四季都要吃饺子,不管什么节气,也没有饺子。此外,冬天的至日不吃饺子,没人在乎冻掉耳朵。可见,在冬天的至日吃饺子在他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在东北,他们对饺子爱不释手!?
我真的想谈谈在冬天的至日吃饺子的传统。相传也与中国医学家张仲景有关。饺子是他发明的,原名“焦耳”。他用“祛寒焦耳汤”治疗了当时许多因饥寒交迫而耳朵受损的穷人。后来,每年冬天至日,大家都模仿着吃,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饺子馅不是很讲究。东北人喜欢酸菜馅,山东人喜欢鲅鱼馅,北京人喜欢茴香馅,还有人喜欢家里做的韭菜鸡蛋和香菇猪肉。饺子里会不会很难吃?
在冬季至日的这一天,全家上阵,各司其职,包馅、和面、擀皮、包饺子。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节日的气氛真的是摆在那里!
二、南方独特的习俗|吃汤圆
北方人吃带醋的饺子,南方人的舌尖在感受汤圆的甜蜜暴击。
在潮汕,当地人把汤圆称为“冬节丸”,但它没有馅。最好把冬节丸搓成凹凸不平的形状,称为“父子公孙丸”,象征岁末阖家团圆。冬节丸一般是天亮前煮,红糖汤煮。丸子做好之后,先祭祀祖先,然后召集全家老幼吃汤丸,俗称“汤丸不好吃。”
汤原到了泰州,改名为袁磊。黄豆翻炒后磨成豆黄粉,加入红糖和芝麻拌匀;糯米粉和水揉成面团,挑成乒乓球,揉成球,轻轻碾入开水煮熟,再卷在豆粉里。这个动作在台州方言里叫“滚”。类似滚圆的方法,还有福州人的汤圆,不同的是,是白糖、熟黑芝麻粉、花生碎、熟豆粉混合而成,都是固体的,很可爱。最令人惊奇的应该是扬州人的冬季至日饺子。一个有半个拳头那么大,馅多是鲜荠菜。两个饭量小的人也能吃个够。
除了汤圆,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嘉兴人还会吃红豆和糯米,据说可以辟邪防病。
第三,祭祖
至日冬季祭祖的习俗源远流长,其意义在于教育人们不忘根,激励后人尊重孝道。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逢年过节也不会忘记祭祖。向祖先献祭食物或鲜花,或扫墓以示感谢和记忆。在江浙沪一带,冬季至日祭祖非常受重视。还有一种民间说法是,冬天的至日大如一年。
据说,圣人孟子死于至日的冬天。因为他的老乡们很伤心,他废除了以前庆祝冬季至日的仪式,逐渐改为祭祖的传统。
冬季至日的祖先崇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室外的,另一种是室内的。室外追悼会,在祖坟举行。室内追悼会在祠堂举行。
第四,粘贴绘制99-99消冷图
在1999年的第九年消除寒冷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习俗。从冬季至日的那一天算起,这是第九天,民间有一个习俗,在第九天贴上并画一张地图来消除寒冷。消除寒冷的地图是一种“日历”,记录了第九天之后的晴朗天气,人们指望它来预测来年的丰缺。这是一个具有传统特色的美丽日历。它* * *有9981个单位,所以被称为“99冷浮雕图”。从冬季至日之日起,以九天为一个单位,连续计算九天。到第81天时,冬天就已经过去了。《九九寒图》有三种图案,分别是人物、圆圈(铜钱)、梅花。每个家庭采取什么形式,往往是由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决定的。民间还有一句关于“九九除寒”的谚语:“多云转晴,左风多雾多雪;图中点暗,门外草。”
五、吃羊肉
在冬天的至日,老百姓称它为鬼节。饺子做好汤面后,他会先盛一碗,也给邻居盛一碗。至日冬天吃脑浆的习俗据说始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天的至日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特别好吃,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在冬季至日吃羊脑的习俗。在冬季的至日上,人们纷纷吃羊肉和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依靠节气判断时间的农耕时代,但餐桌上留下的仪式感,依然像是在无形的门沿上割了一刀,标记着与土地和时间相关的痕迹。冬天的至日已经到来,太阳一天比一天要亮。一顿丰盛的冬季至日大餐温暖地开启了冬季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