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笔下的人物生活
1903年2月6日,他出生在山西省平遥县西知望村。侯的弟弟。之所以取名外庐,是因为王国维深信君子有三畏,用了苏东坡的“不知庐山真面目”,“违心而用”。1928开头,名为外鲁,他以此为戒。
65438-0923进入北京政法大学法律系,次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业。
1927年夏天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1928年春,加入中国* * *生产党驻欧洲巴黎支部,任党支部书记,主编《红光报》。
1930年春回国,任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师范大学教授。
1932年2月被捕入狱,次年8月被取保候审。
65438年至0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陕西和xi安从事翻译活动,参与创办了临汾国民革命大学。
65438年至0938年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参加中苏文化协会、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工作。
1946,在上海从事写作活动,主编文汇报《新潮流周刊》。
65438到0947,调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一职。
1948,去东北打工了。
1949年3月,进入北平,参与筹备新CPPCC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兼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局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1951年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兼名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顾问、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政协委员、常委。
65438-0954,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科员。
1987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