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名字的由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

代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地区东北部,南距太原158公里。其地北邻繁峙,南靠原平,滹沱河穿境而过,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现辖6镇11乡,人口约20万人。

 

代县地势险要,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南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南部山区属五台山脉,北部属恒山山系,雁门关居于其间,北踞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关山雄固、军事要冲而闻名于世。作为边陲重镇,历代曾有无数英雄名将在此建功立业。东周战国时,赵襄于诱杀其姐夫,吞并代国。赵国名将李牧,据险保卫了赵国江山。汉高祖刘邦出雁门被围困平城。隋炀帝被围代州,召李渊救驾。郭子仪、薛仁贵转战代州。北宋名将杨业父子在此唱了一曲千秋忠义之歌。李自成在代州大战十余天后才直抵京城。有史书记载的大小战争就达1700余次。在现代史上的直、奉、晋军阀混战,抗战时期伏击日寇、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都在代县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浴血沙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英名。

代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遗存丰厚的文化遗产。有东段景新石器时代遗址,汉代长城遗址、城堡遗址,隋代枣户城遗址,明朝砌筑的39堡和12联城遗址等。又有雁门关扼勾注、联长城,居九塞之首;边靖楼矗立城中,威镇三关;文庙规模宏大,名振三晋;杨忠武祠影响波海外;依石罅而建的悬空结构赵杲观;挺拔俊秀的阿育王塔,以及白仁岩寺、柏林寺、凤凰观、太宁宫等古建筑遗址。古墓葬有晋王李克用和义子李存墓,宋侍郎滕茂实墓,明尚书张凤翼、孙传庭墓等。代州又是北地闻名的商贸中心,清末城内各类铺面达131家。有“宗庙、明街星罗棋布,奇珍异宝瑰丽多彩”之称。现藏金、石、陶瓷等珍贵文物4O00多件。

物华天宝,引得历代名人墨客留连吟诵。南朝的鲍照、唐代的陈子昂、李白、王昌龄等,北宋的范仲淹,元代的元好问等名家,都为代县的山川见物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从一首《雁门太守行》即可领略雁门的千古雄风,壮士的爱国豪情。

代州文物吐纳古今,融合胡汉之风,独具特色。有情趣盎然的饮食文化,工艺精巧的建筑文化,礼仪隆重的民俗文化。剪纸面塑、刺绣、雕刻令人赞叹,舞蹈、花船、摔跤独具魅力。民间八音会激越高亢,庙堂音乐余音缭绕。新崛起的民间绘画,声名远播台湾、香港、日本以至北欧的挪威、瑞典,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等异国他乡。

代县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物产资源。金酥梨甘甜可口,被评为优质水果,港澳市场十分抢手;红辣椒是全国四大辣椒产地之一,久负盛名,已进入欧美餐厅;滤沱河的大米为米中佳品,毛主席曾赞不绝口。南北两山的铁、金红石、金矿的储藏都很丰富,开发前途很大。

边靖楼,亦名谯楼、鼓楼,在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十二年(1476)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茸。1958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为砖木结构,梁架精巧,建造雄伟。登楼可北望雁门,南俯滹沱。边靖楼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楼基高耸,楼身壮丽,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合基高1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台下券洞南北穿通,洞高约九米,较一般城池门洞要高。楼身制作规整,结架精巧,梁架结构合理,联接严密。楼南面悬挂着两块巨匾,一为雍正间“声闻四达”匾,一为道光问“雁门第一楼”匾。楼北面挂有雍正间巨匾一方,上书“威镇三关”四个大字。

阿育王塔,座落在代县城内。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代县文庙,位于代县城内,创建于唐代,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重修。1983年至1986国家又拨款进行维修。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后院为崇圣祠。中院正北为主要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广约数亩。

希望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