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字的寓意是什么

冬“冬”字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表示一年四季中的“冬季”。《说文解字》里也说:“冬,四时尽也。”意思是说“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后的一个季节。但这已是它的借用义了。“冬”的本义应该是“终”,就是“终结”的意思。

从上面的甲骨文字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冬”字像一段丝或一段绳子的两头都打上了结(两头的两个圆圈),表示“结束”,也就是“终结”的意思。但表示“结束”的这个意义上的“冬”义很早就不用了,而是把它借来表示“冬天”的“冬”,而要表示它本义“终结”、“结束”的意思时,后人就在“冬”字的左侧加了一个“糸”旁,造出一个“终”字来表示。至此,“冬”、“终”二字就有了明确的分工,也就各自表示其不同的含义了。从上列金文字形来看,它的字体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像是用个东西把“日”(太阳)包了起来,表示不太温暖了,言外之意就是到了冬天了。到小篆时它的形体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把金文形体中的“日”字去掉,而且还在其下半部加了个“仌(冰)”字,如此则更加加重了冬天寒冷的意思。到了这时,“冬”字原本表示“结束”、“终结”的形状就完全变成了一个寒意袭人的“冬天”的“冬”字了。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这种古今异字的现象,文字学上称之为古今字。“冬”与“终”就是这种关系。

这个“冬”字本来就是“终了”的“终”字。你看甲骨文①多么形象,就像一段丝或者一根绳索,两头都打上结,表示两个顶端,也就是“终结”的意思。而冬季又是一年四季中最末的一个季节,所以就借用这个“冬”字来表示。那么再要表示“末了”的意思又该怎么办呢?就另外在“冬”字之旁加上表义的“丝”,造出了一个新形声字“终”字。到了金文②,形体有所变化,把一个“日”字包在绳索当中,表示太阳光不太温暖了,所以也就是冬天的意思。小篆③的形体改变较大,把金文当中的“日”去掉了,又在其下增加了一个“仌”(冰)字;这样改颇有意思,不见太阳而只见冰,当然就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了。“仌”字应该是对上午阳光照进西半边,下午照射东半边,形成的接受光照地面画线。④是楷书的形体,为了书写方便,把小篆③下部的冰块改为两个“点儿”了。

“冬冬”连用,则与“冬天”之义毫无关系,那是后起的象声词,如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诗:“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可是后来人们又造了一个上形(鼓)下声(冬)的新形声字“鼕”,表示敲鼓的声音,但是笔画实在太多,书写不便,因此在简化汉字时,把“鼕鼕”废除了,仍用“冬冬”作象声词。“冬冬”亦可做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