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产业的空前发展,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正在侵蚀着我们广大的青少年,尤其是他们的审美标准令人担忧。这些学生从发型、穿着、饮食、生活都以某个歌手、明星为榜样。个别学生情感淡漠,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其实这是一种自我缺失、思想匮乏、自我否定的自觉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不利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音乐教学也遇到了阻力:一些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不感兴趣,只喜欢流行歌曲、迪斯科和摇滚乐。他们的审美观是建立在不健全的、狭隘的、有限的范围之上的,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长此以往,他们的民族意识就会淡化,甚至忘记自己是谁。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艺术除外)不具备的审美功能。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是一门可以陶冶人,陶冶情感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学校开展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感情教育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了解祖国的历史,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民族感情呢?下面,就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渗透的内容和方法简述如下:

第一,有效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一个民族继承传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它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民族音乐的缩影中都能找到。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强化学生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有效的途径。音乐教材中也广泛涉及到民乐的内容,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乐的兴趣呢?

1.从音乐知识开始。

音乐知识是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必须耐心、坚持不懈地传授通俗易懂的音乐知识,并努力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比如前两卷《音乐知识》中的民歌、民谣的分类,老师可以从民歌的产生、发展、体裁、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类型多样,魅力各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欣赏和学习演唱民歌是增强学生民族感情的重要手段。

中国各民族的民歌在音调和节奏上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往往带有舞蹈的节奏;内蒙古民歌音调高,旋律悠扬,节奏宽广;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初中音乐教材里有很多民歌,有少数民族民歌,也有外国民歌。比如一首诗《绣红旗》,表现了主人公蒋捷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展望未来的坚定信念;一曲《三次日出》,完整地再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送友人西去阳关时的伤感。一杯“酒”表达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赞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生动感人地讲述了一个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强烈批判封建礼教,热情歌颂纯洁的爱情;《二泉映月》的悲泣旋律激起了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愤怒,引起了他们的同情。教师通过分析作品含义、了解作品背景、学习演唱和欣赏等方式陶冶学生的民族感情。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全统一,引导学生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和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第二,国剧、戏曲、器乐的学习渗透着学生的民族感情。

1.歌剧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在戏曲、道教、武术、服饰等方面各有特色。比如三年级教材中的音乐欣赏《老爸要在凌晨投降》就反映了封建社会渔民不堪恶霸压迫的自发斗争。《天下迎春》表现了主人公杨子荣剿灭顽匪的坚定决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可能无动于衷,这既是戏剧与时代节奏脱节的因素,也是宣传偏离、人们不注重从小培养戏曲音乐的误区。中学音乐教师很有必要利用音乐课的特殊优势,给学生讲解一些戏曲知识。在我们老师的推荐和教育下,我相信学生们会长期喜欢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

2.歌剧

歌剧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一种新的戏剧类型,它是音乐、艺术、文学、舞蹈和美术的结合。解放后,中国老一辈音乐家和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民族歌剧。比如教材中的音乐欣赏《洪湖水浪涛》《洪湖红卫兵》《绣红旗》《江姐》,都是风格独特、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欣赏和学唱,可以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器乐

早在周朝(约3000年前)就有民族乐器产生,品种达100多种,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初中音乐教材包括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乐队的分类,中国古代乐器和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的知识讲解,以及相关的音乐欣赏,为我们的学生学习器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素材和更多的感性认识。用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演奏的“流水”被送上了太空。科学家们希望这段音乐能为地球上的人类在茫茫太空中找到一个“知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民族乐器的典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曾被美国冰上芭蕾舞团改编成蝶舞。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旋律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古琴曲《山流水》、二胡曲《二泉映月》、唢呐曲《百鸟朝凤》等名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我们的民族乐器有感情。在教学生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魅力,从而达到强化民族意识的目的。

第三,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氛围,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培养民族情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依靠各种力量,也需要营造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从学校来说,不仅在音乐课上,在课外活动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民族感情的教育,比如举办民族音乐知识和作品的讲座,组织民族音乐学习小组,学习民族音乐演唱和演奏比赛等。家庭方面,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习唱民歌,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多给孩子听民族音乐;在社会上,广播电视电影要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和热爱民族音乐。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感情教育是每个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经常伴随着健康的音乐和高雅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学习民乐,让学生学会唱歌赞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赞美英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使他们感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怀抱中是幸福和自豪的,从而激发他们报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爱国主义和志向。在音乐教学中,长期的民族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是削弱流行歌曲在学生中严重传播的有力武器,是强化学生民族感情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