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5胞胎”:医生建议打掉“3个”,后来怎样?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千年前的《诗经》,古人已感念父母深恩。孟母为子,三迁其家;岳母为子,刻字明志;慈母挑灯,夜补寒衣。母爱可谓世间至情,令人无以为报。
世俗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儿奔生来娘奔死”,说的便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产时的不易。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生产时的悲剧也不在少数。进入新时代,医疗条件日益完善,母亲生产时的风险相比过去已经大大减弱。但二十年前,仍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位特殊的母亲,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突如其来的“幸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河北沧州的身怀5胞胎的母亲,她的名字叫王翠英。
王翠英因腹部积水,到医院就医,术后一个月去医院复查时发现意外怀孕了。已经35岁的王翠英,在当时看来已经算是大龄孕妇,突如其来的“好孕”,对于她来说真可谓是意外之喜。
随着进一步检查,医生告知王翠英其腹中为罕见的五胞胎。这令她感到惊讶,也令医生感到有些棘手。要知道生产本就有风险,而五胞胎则使得这种风险成倍增长。而且这样的五胞胎,对于当时国内妇产科来说还未曾有过成功降生的案例。这突如其来的“幸福”,似乎成了这个家庭的“隐忧”。
坚强无畏的“母爱“
医生根据以往经验,为了王翠英的生命安全,和腹中胎儿们最大存活率考虑,建议王翠英减胎。也就是打掉两到三个孩子,以保证产妇的安全。王翠英明白医生的苦心,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样的决定无疑如同剜心一般。腹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她的骨肉,舍弃谁都是不公平的。于是她坚定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并告诉医生,无论多么危险,她愿意为了孩子们试一试,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医生被这份坚强无畏的母爱所感动,愿意为这位母亲试一试。但也再次重申了王翠英所要面临的风险与困难。王翠英郑重点头。
数倍艰辛的“生产”
随着月份越来越大,五个小生命在王翠英的腹中***同成长。这使得母体越来越难受。王翠英时常感到胸闷、食欲减退。且由于孕肚过于笨重,三个多月时,王翠英已难以平躺入眠,必须通过不断的调整姿势,才能得到片刻入睡。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生产前。
由于母体难以承受足月的风险,因此在怀胎七个月时,王翠英就须通过手术剖腹生产。在二十多名医护人员的***同努力下,三男两女,五个小生命健康诞生,来到了这个世界,母亲也平安无事。这场国内首例五胞胎的顺利生产手术,获得了全国关注,大家都为这个大家庭感到高兴。
面临养育新“挑战”
由于是早产儿,新生儿在养育的过程中比足月的孩子状况要多得多。二儿子在出生后不久便诊断出坏死性结肠炎,医院迅速下达病危通知书,告知王翠英和丈夫,是否选择手术。手术风险较大,不手术则直接面临死亡。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丈夫当机立断决定手术。手术异常成功,挽救了孩子的命运。
然而,三儿四儿却又相继出现黄疸和心脏问题。这令王翠英悬着的心又紧绷起来。好在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逐渐好转。这才令这个家庭放松了一些。
出院回家以后,照顾五个孩子的压力,又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新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手问题。一天一家人轮流照顾五个孩子喂奶、换尿布,完全无法得到正常休息。且这个家庭本就不富裕经济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王翠英的婆婆提出送几个孩子走,但这对于王翠英来说是绝对不可行的办法。在她选择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五个孩子时,就绝对不会同意送走任何一个。哪怕是砸锅卖铁她也要坚持抚养五个孩子长大成人。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王翠英一家的状况一直牵动着社会爱心人士,他们得知了王翠英家庭面临的新的困境,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爱心捐款。当地政府也帮助这个家庭解决孩子们日后的上学问题。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给了这个家庭莫大的帮助和希望。
五胞胎的“养成”
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五个孩子也都长大了。这个家庭现状如何,也引起了大众的好奇。据了解,五个孩子都以高中毕业,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这无疑使人欣慰。王翠英和丈夫多年来的悉心培养终于开花结果。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尽管上了大学,但王翠英和丈夫却仍在为孩子们未来踏入社会,组建自己的家庭而担忧。
五胞胎的降生和成长故事,令大众动容。父母之爱子,不仅愿意为之付出生命,更为之计深远。王翠英和丈夫无疑是模范父母的代表,反观那些弃婴的父母,则令人唏嘘不已。
父母子女本是一场缘分,更是一种担当。生养是亲恩,也是责任。因此,我们在为人父母时,应对被带到人世间的孩子负责。为人子女则要铭记生养之恩。这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道德要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