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峨眉山有多少道观和寺庙吗?峨眉山道教宫观盘点(一)

康熙御称“峨眉山”

大佛寺,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位于峨眉山东郊。它是由明朝无量禅师创立,完成于15年。寺庙占地300多亩,有多个大殿,140多个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着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音铜像,明朝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太后特意将该寺命名为“大佛寺”。

峨眉山大佛寺于2008年6月5438+2月65438+2月4日举行开光暨竣工仪式,正式对外开放。禅寺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峨眉山的第一朝拜门户,已成为集修道人才培养、专业强化训练证书、佛学研究、佛学推广和学生兴趣培养为一体的至尊道场。如今,大佛寺已成为以寺庙为核心,集宗教祭祀、旅游观光、生态体验、城市休闲于一体的佛教文化旅游景区。

国保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初迁至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中“报国服主”之意,题词“国保殿”。国保寺历史上经过数次修缮,该寺得以完整保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维修扩建的次数是最多的。1993年,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中法物流走廊,使国保寺更加庄严肃穆。

国保寺离市区大约7公里。冯玉祥将军曾用四个大字写下“一座名山的起点”。国保庙的原址在胡夫庙对岸的瑜伽河附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惠宗堂。当时庙里供奉的是普贤菩萨、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和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鲁同,具有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意义。清顺治年间(1644-161),在此迁建。经过两次扩建,它成为一座宏伟的寺庙,有五个大厅,亭台楼阁,布局优雅。寺门口的“国保殿”碑文是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大臣王范手书。

雷音寺位于四川峨眉山玉女山下界坡,距胡夫寺约两公里。明嘉靖年间(1552-1566)由白无暇太师所建,名“观音寺”,万历初年改为“雷音寺”。清初改名为“解放寺”。相传入山可除世间烦恼,出山可除险阻,故名“解放寺”。光绪十年(1884),该寺重修,改名为“雷音寺”。

雷音寺内有一院落,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门匾“雷音庙”和对联是李道照在乐山写的。

雷音寺坐落在一座高山上,面临着一个危险的悬崖,树木繁茂,环境优雅。寺庙所在的山脚下有一座解放桥,横跨瑜伽河。

峨眉山大庙飞来殿原为道教活动场所,创建日期不详。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重修并命名为天齐王兴寺。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重修,命名为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明代历史太守郭在四年、泰四年的碑铭中记载“寺经不可学,春华重游破云,寺址为神明所选。傍晚有风雨时,小庙巍然屹立,自然是民无疾病,谷有丰年”,他在一封信中写了三个大字“飞向庙堂”。明朝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一位僧人借峨眉山天台这块地方供奉佛像,取名飞来寺。因为佛教道教的* * *之地,这里供奉的神灵很多,香火鼎盛。清初俗称“大庙”,大庙的飞来殿一直延续至今。2012、11年10月,道教教职人员正式搬入大庙飞来殿,作为道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道观正式命名为峨眉山大庙飞来殿。

位于金顶正对面的万年寺是峨眉山最古老的寺庙,一年四季香火鼎盛。从山脚下的国保寺,大约15km上下的狮子岭。它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该寺建于东晋,原名福肯寺;唐僖宗师慧通禅师重修,改名白水寺;到了宋代,改名为白水府肯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宗申皇帝为庆祝太后70大寿,赐名圣寿万年寺。寺内有一座仿印度格那寺的异域佛教建筑,在峨眉山众多中国寺庙建筑中独树一帜。寺内环境幽静,有大量历史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写的《第一山碑》。

峨眉山西厢池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3公布的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它位于海拔2070米的峨眉山钻石坡上。从咸丰寺走25里。它只是明代的一个亭子,叫“楚溪阁”,后来改建成一座寺庙,名为楚溪寺。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由一个叫兴能的和尚改建为寺庙。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郑跃和尚整修了殿前道路,在殿后钻了天坡和罗汉坡,将殿前的小水池改造成六边形。池畔放了一尊石像,以回应普贤菩萨洗大象的说法。相传普贤菩萨骑马经过时,白象曾在池中沐浴,故改名为西厢池风景名胜区,又称天花寺。有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客寮等。

咸丰寺,位于峨眉山咸丰岩脚下,原名慈岩寺,海拔1.725米,大门口对着华严顶;该寺始建于元代十八年(公元1281),为小寺。在明朝初期,这座寺庙有一座藏经楼,专门用来存放明神宗的皇家藏经。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本雄禅师扩建为一座名为“咸丰禅林”的大寺。明朝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大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裕盛和尚重修,命名为“咸丰寺”,沿用至今。

红椿坪位于张苞峰脚下,海拔1120米。

晋朝时期(公元3世纪),洪春平是印度僧人张苞禅师的隐居地。宋代建了一座寺庙,叫千佛寺。明朝初年(约1369),初山的和尚们扩建成一座大寺庙,称为千佛禅林或千佛禅寺。春平,原名“千佛寺”,位于四川峨眉山天池峰脚下,海拔1120米。在初山创立了一位禅师,并在万历年间重建了心灵大师。法字瑞丰大师二十年修成,名曰“千佛寺”。这里有很多香椿树,地名叫“红椿坪”,大家都以为是寺庙的名字。清朝顺治年间,禅师峨嵋得到扩充。乾隆四十三年(1773)被火烧,陆续修复。民国四年(1915),该寺僧人急中生智,彻底重建了大雄宝殿。二十七年(1938),大明、武定、吴极协力维护。建国后,在1953和1974进行了多次整修。从1985开始,监狱内的普金、昭关、圣宗相继增设客房,完善寺庙配套建设。1983,国务院被誉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胡夫寺,又名神龙殿、胡夫寺、湖西精舍,与国保寺相邻。是晋代的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修,旁边有龙堂和药师堂。在宋代,它是“龙堂”;明朝灭亡,清顺治八年重建,改称“湖西精舍”。后来,由于附近的老虎灾害,寺僧建了一座雕像,以赢得建筑,并改名为“胡夫寺”。康熙皇帝曾为胡夫寺题写“脏园”。该寺为典型的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乘大雄宝殿、五百罗汉殿、御书屋、禅房、僧舍。

印青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水交汇处,唐代名为牛心寺,后被唐僖宗江陵慧通禅师改为沃云寺。明代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昭隐》诗中“何以须丝竹,山川有清音”一词,将寺名改为“印青亭”。

历史上该馆三次失火,现历经1917年重修;由于地形的限制,印青馆只有一个供奉华严三圣的大殿,其中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在左边,普贤菩萨在右边。

此外,亭前还有一座“望亭”。《峨眉伽蓝记》中说:“陛下曾经接管了王馆,而王是谁?它叫克里斯蒂娜·吴·葛叶,是司令部的一级保镖。”也就是说,当年,克莉斯汀的吴歌王子奉康熙帝之命去拜谒峨眉山。为了迎接他,僧侣们“拆除了旧亭,重建了新亭,并将其命名为‘结望亭’”。

古岩福园又名后牛心寺,因牛心岭而得名,海拔958米。这座寺庙建立得更早。相传唐代罗汉和尚初入香林,承远和尚曾在洞内修习。宋代重修了三藏法师,但规模不大。现存的寺庙建筑建于民国元年(1911),居住在密林中,环境幽静。历史上有很多高僧来寺学习。寺后有一个山洞,是唐代贞观年间(627-649)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隐居的地方。孙思邈上山采药,洞炼丹求真方,对《千金方耀》、《千金方毅》、《孙真人单晶》等医学名著的成就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洞穴遗址仍然存在。

牛心寺建筑布局坐北朝南,一进院落,整个寺庙由前殿(弥勒佛殿)、正殿(大雄宝殿)和厢房组成。正殿中央为提梁式结构,其余为逗趣式结构,有斜水、倚山屋顶、小青瓦屋顶、素台、竖带踏面、二级平台,高差3.3米。

水笙亭,又名圣水阁。它原是明朝总督吴永显的别墅。明万历年间改名为水笙寺,清顺治年间改名为水笙亭。这个亭子是以泉水命名的。有老房五椽,布局灵活,建筑规模适宜,装饰简单,峨眉山地方色彩浓厚,现基本完好。在水笙亭外,有一个泉池,神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取之不尽。盛夏烈日下,空调紧贴着人的脸。隆冬时节,周围山神庙里的树木都银装素裹。冰天雪地里,池水依旧温热,被视为山中圣泉。神池背倚一块巨石,人称“大鹅石”。宋代陈抟祖上的草书有两个字,唐代之一写的福寿、大鄂,明代楷书刻的神水。

广佛寺也叫慈云寺。位于千牛新岭脚下,距印青馆约200米。该寺位于白云峡谷,紧邻牛心岭,海拔725米。著名的牛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重修,名光复寺,又名牛心别院。明朝崇祯末年(公元1643年),主楼腐朽,只剩下另一个院落的一个隔间。清康熙年间,禅师峨嵋复修。

1990年至10年,广福寺移交僧人管理,峨眉山佛教协会修复寺庙、佛像、招待所,现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及附房。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玉像。是全山唯一一座由玉佛组成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