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和马是一个级别的吗?
相声
简介:
相声是中国曲艺表演艺术的一种,起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风靡全国,享誉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是口头表演。有单口相声、嘴对嘴相声、群口相声等等,扎根民间,源于生活,群众喜闻乐见。其最早的形式源于杂剧《傩游》。在这些笑话中,艺术家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对统治者的嘲讽和鞭挞上。相声的鼻祖是,流派主要有后派、马派、宝玉常派、苏派、嵇派等。著名演员有后、马、常、苏、马季等,后起之秀有等。2008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从相声艺术形成到1948,被称为“奠基石时期”。所谓的“基础”到底打下了什么样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涌现出了相当一批技艺高超的相声艺术家。这些相声艺术家一代一代传了五代,奠定了相声艺术发展的基础,二是创作和积累了大量的相声段子,是今天传统相声的宝库。粗略估计,一千多段的时候。第三,相声三大功能齐全。不言而喻,讽刺已经成为相声的主要功能。由于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悼词的作用虽不如后世突出,但已具备。以赞美为主的相声只有几段,但作为讽刺的陪衬,有很多赞美的成分,这就形成了后来发展的基础。第四,艺术技巧趋于成熟。相声的结构方法逐渐定型;组织“包袱”越来越规整;至于具体的艺术技巧和手段,像十八般兵器,已经相当丰富了。需要强调的是,相声艺术流派已经初具规模。与张、、常、、马等画派一样,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流派,各具特色,尽管“派”在当时并不流行。
第二个时期
从1949到1966,称为“发展期”。所谓“发展”有哪些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大量新的相声段子。从内容上看,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从形式上看,改革后的相声艺术呈现出净化美化的新面貌。夜行,买猴子,昨天,追车,妙手成疾,醉酒等。都是家喻户晓、风靡一时的优秀作品。二是整理了一批传统相声段子,大大提高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转行,关公vs秦琼,关于调侃和一些带有娱乐性的搞笑段子一直保留了很久。第三,相声的讽刺、赞美、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尤其是赞美功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第四,涌现了一批有成就的相声演员。
第三期
从1966到1976,被称为“挫折期”。所谓“受挫”,是指相声艺术在“文革”中被彻底摧毁。很多相声演员被打上了“反动艺术权威”、“幽灵”的烙印,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了摧残和迫害。有些相声演员发誓,不仅这辈子不再说相声,就连后代也不再和相声扯上关系。很多人被送进了“干校”,耽误了自己宝贵的艺术青春,造成了后来艺术队伍不衔接的现象。在四人帮最厉害的那些日子里,相声淡出了舞台,真正成为了“绝唱”。到“文革”结束,相声又回到了舞台上。可惜除了少数作品,大部分都是本该为路线斗争服务的政治对话,让人哭笑不得。
第四阶段
从65438到0976,一直被称为“恢复期”。所谓“恢复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现了大量新人新作。新作数不胜数,有些是可以进入相声艺术宝库的佳作,二是讽刺、赞美、娱乐功能可以充分发挥。粉碎“四人帮”后,相声艺术一马当先,涌现出一批讽刺佳作,如《照一张像》、《白在天上》、《帽厂》等。一段时间后,在打击不正之风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相声的娱乐功能一度被忽视。粉碎“四人帮”后,突飞猛进地发展,涌现出大量娱乐性的相声段子,给生活带来了欢笑。艺术技巧趋于多样化。快、新、奇、巧是相声艺术技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