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快餐的发展

人们不知道,其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起,中国最早对快餐的研究就进入了关键阶段。只是代表“国号”的研究机构,是一个陆军研究所,一群军人。

翻开我军食品研究厚厚的档案,可以清楚地看到,早在1951,我军最权威的研究机构——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就已经把面条这种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主食做成方便面,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当这种代表中国“第一代快餐”的方便面被运到朝鲜前线时,不仅受到志愿者的欢迎,也让美国人感到震惊。

现在民间流行的“康师傅”方便面,其实是1958年日本人发明的快餐,通过港台传入中国。尽管如此,它还是比中国开发的方便面晚了7年。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军研制的压缩干粮风靡一时,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国人眼中快餐的“王牌”。当时大家争着买一桶压缩干粮,找部队的熟人走后门。就是这种快餐,现在名字已经传到国外,似乎也不尽如人意。前不久,马来西亚一位女老板接洽总后勤部军需部某研究所,索要761压缩干粮,准备与越南商人进行贸易。当研究人员向她介绍新一代压缩干粮时,她不停地摇头。她说越南人在中国吃过快餐,觉得761压缩干粮最好吃。今年以来,一些非洲国家也通过有关方面从中国购买了军队研制的压缩干粮。

据总后勤部军事装备研究所军用食品研究室主任何金峰介绍,我军早期研制的罐头系列也有突出的名气。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能吃到一罐军用罐头,哪怕是一罐酸菜,也不亚于今天的丰盛大餐。当时水兵上门拜访,带了几罐军用罐,看起来都比其他兵种嚣张。有的孩子甚至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水手,因为水手有罐头吃。

何主任是研究军用食品的专家。他肯定地告诉记者,军粮一定是快餐,但快餐不一定会成为军粮。快餐只是军用食品性能指标的一个方面。此外,军用食品还包括其营养结构、口感、持续可接受性和便携性、安全性、保质期等。

除了抗美援朝专门研制的方便面,何主任把我国军用食品的研究概括为“三代”:第一代是战争食品。由压缩干粮、脱水面条、脱水米饭三种主食和午餐肉罐头、肉炒什锦罐头、酱肉丁罐头三种副食组成。这一时期,军粮已经形成了主副食搭配的结构。第二代陆琴系列野战食品,如脱水大米。在中国,软包装罐头食品和脱水大米都是我军在中国首先研制的。这些食物其实就是官兵餐桌上的浓缩餐快餐。他们有饭,有菜,有汤,非常符合官兵的饮食习惯。如今,我军军用食品研究已进入第三代发展期,一种新型的“方便面”问世,不仅比民用方便面味道更好,而且可以用开水或冷水浸泡,其方便性赢得了世界掌声。这种面条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与此同时,我军的快餐米饭也研制成功,将陆续装备部队。

这种快餐米饭的包装和加热方式很特别:用拉链式食品袋包装,加入开水。几分钟后就形成了典型的中式快餐,有配套的副食和汤。同时,为了解决中国人吃热食的习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无焰自动加热器也随快餐米饭问世,即将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