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与包拯的关系怎么样
公孙策与包拯
公孙策是《三侠五义》里的文学人物,属于那种完全架空的,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他是开封府的六品主簿,说到包拯的助手,除了王朝马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公孙策。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剧照
公孙策是开封府三口铜铡的设计者,公孙策的研究范围很广,他精通各种断案方法,熟知犯罪心理学,对疑犯的审查手段犀利,公孙策对医术的熟悉程度之高,他平日里心思缜密,善于观察,是一个行动派,此外公孙策性格和善,很多人都喜欢和他做朋友。
公孙策和包拯在郴州的时候,公孙策被宋仁宗封为主簿,在和颜查散去洪泽治理水患的时候,宋仁宗又封他六品官职,在跟随颜查散到襄阳查办的时候,宋仁宗加封他为主事。
在诸多影视作品中,对于公孙策的描述各有不同,但是唯一不变是包拯的得力助手这件事,尤其在他和展昭一文一武的配合和下,形成互补,让包拯在破案的时候如虎添翼。
公孙策才貌双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学识渊博,精通琴棋书画,是国家的栋梁之才,除此之外,公孙策医术高超,曾经多次凭借自己的医术,帮助团队化险为夷,走出困境。
公孙策在审问郭槐的时候制造了当时骇人听闻的刑具,杏花雨,还为开封府制造了三口铜铡,树立了开封府的威信。公孙策年少的时候狂放不羁,常常是目中无人,但是在被包拯深深折服后,决定死心塌地跟着包拯。和包拯的关系是一生的挚友。
包拯打展昭公孙策在小说《三侠五义》和众多有关包拯的影视剧中,出现了很多有着不同表现形式却有着相同的故事走向和大概人物设定及关联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主人公包拯,展昭和公孙策的关系一向很和谐,但三个人时不时也会出现矛盾,甚至于会出现包拯打展昭公孙策这种场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展昭剧照
其实究其原因,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来自电视剧编剧的奇思妙想。也就是说,包拯打展昭公孙策这种情况只是个个例。它也只是出现在某一部电视剧里而已。这部电视剧就是拍摄于93年的《包青天》。虽然这部剧也是以小说为基础改编的,但是,它里面也加入了一些新奇的想法,而包拯打展昭公孙策就是这众多点子中的一个。所以,就在这部剧中的《真假包公》里的这一单元里,包拯动手打了自己的左右手。
关于包拯打展昭公孙策在电视剧中有很多隐藏的背景,因为剧中的包拯是由当时朝廷里一个权势很大,甚至有谋朝篡位想法的一个大臣所变,并不是真的包拯。而展昭,也是这个大臣手下的一个法师所变,由此推测,公孙策也是假的,因为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公孙策腰上居然有佩剑。身为一个文士的公孙先生居然佩剑,这等错误,自然逃不过周围人的眼睛,假包拯自然是也看出来了,所以性格暴躁的假包拯一时气愤手下的蠢笨才动手扇了展昭和公孙策耳光,这就是事情的真实始末。
五鼠闹东京包拯相信很多观众对《五鼠闹东京》这部剧的期待度很高,这也是情理之中。这部剧整体的剧情应该是非常紧张 *** 的,剧中有不少特别出彩的武打场面,部分情节的文戏里也是充满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让人不禁大呼过瘾。当然,虽然是武侠剧,但它适时插入的轻松搞笑的部分插曲也能恰如其分的调节观众的情绪,让人沉迷此剧无法自拔。
包拯剧照
当然,除了每部剧中高颜值的男女主演,五鼠闹东京包拯也是此剧的一大看点。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对于表现包拯这个人物,都保持着一致的默契。他注定就是一个清官,铁面无私。黑黑的脸,额头上的月牙印记都能将包拯这个人阐释的活灵活现。但幸运的是,包拯的服饰没有被同化。五鼠闹东京包拯此时应该是人到中年了,剧中将他的官服表现为黑色,不同于白色展现的活力,黑色将包拯这个人身上的沉稳和公正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五鼠闹东京》中包拯的服饰是一个处理的很好的细节。
《五鼠闹东京》包拯的饰演者是知名演员梁冠华。梁冠华是天津人,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在1981年,他成功考入了北京人艺,毕业后就留在了人艺,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其实梁冠华最初接触的领域是话剧,在98年才开始参演电视剧。但话剧的好底子给电视剧的演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由此,他陆陆续续参演了众多影视作品,成为了众人尊敬的老戏骨。
历史上的包拯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他是文曲星的转世。
周杰饰演包拯
包拯出生在咸平年间,在天圣五年的时候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但是由于双亲年迈不愿出远门,包拯选择辞官奉养双亲。几年之后,双亲相继离世,包拯在墓旁筑起了草庐,迟迟不愿离去,同乡父老多次来劝慰。很久之后,他才接受了吏部的调选,去担任了天长的知县。
庆历元年,包拯又被晋升为端州的知府,后来又升任了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许多官吏权贵趁着进贡的期间来敛取砚台。包拯下令要求制造砚台的数量只要满足进贡就好,他在任职的期间没有拿一方砚台。不久之后,有被封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当时张尧佐仗着自己的侄女是贵妃便有很多的职位,包拯认为他应该辞去其中的职务。在包拯再三的轻奏下,张尧佐辞去了宣徽使、景灵宫使的职位。包拯还曾经出使到契丹,与典客进行了交谈,最后使得典客竟然无言以对。
之后又先后担任过判官,转运使等职务,后来又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向皇帝谏言,请求皇帝免去由内廷施舍的恩赐。
包拯年薪包拯的一生中干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工作。最开始做的是知县,之后做了知州,再又做了户部判官,后又任命为好几个地方的转运使,再后来晋升为三司户部副使。从岗位下来之后,又转而去到了地方,先后在扬州、江宁等地做官。在他晚年的时候,又重新回到了京城,有做过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
包拯雕像
既然包拯当过的官职多此之多,因此给他算年薪会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就只说他在开封府当官的年薪,这样就比较能知道他的具体收入。
在开封府坐镇的时候,包拯同时有三个职位,就是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朗中和权知开封府事。先来看下龙图阁直学士的收入,这个官位每月有120贯的基本工资,还有18贯的补贴,另外在冬春两季的时候还有布匹的赏赐,每次发5匹绫和17匹的绢。所以可以做个小计,包拯这个职位每年会有1656贯的钱的收入,还有34匹绢和10匹绫。
再来说说他的尚书省右司郎中的年薪。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每年有35贯的基本工资,没有补贴,布匹也是每年发两次,分别各发3匹绫和13匹的绢。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他只能从这个职位或者上面一个职位中选择一个来领取工资,因此,这个收入基本都是为零的。
最后来看看权知开封府事的收入。这个官职作为包拯的正式职位,他可以每个月领到30石的月粮,20捆的柴禾、40捆的甘草,另外还有1500贯的钱。
包拯名言包拯一生为官,但是他的为人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为百姓们打抱不平,不为任何利益所迷惑,还是能坚持自己的内心想法。在他当官的时候,虽然官位很高,但是他的生活起居却跟普通人一样,这也能说明他的质朴、纯真的特点。
包拯画像
包拯在端州当官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叫做《书端州郡斋壁》的诗,诗中的内容也正是他为官的写照,也是他的名言。原诗的大致的主要内容说一下:清除自己的私心是办事情的根本,讲究正确的道德是立身的宗旨和计谋。优秀的树干最终能够称为好栋梁,精良的刚才是不会弯曲的。仓库存满粮食,这会使得偷吃公粮的鼠雀感到十分高兴,没有了杂草会使得常肯草的兔狐感觉到忧愁。牢牢记住先人们留下来的立身处世的教训,绝不能让后人想到我的时候感觉到羞愧。虽然这首诗在艺术上没有什么创新的地方,但是不论怎么说,它在人们思想的方面还是有我们所学习的地方。
这首诗主要是包拯来表明自己志向的作品,很显然,他也做到了自己所规定的要求。包拯在端州任职知州,端州出产有名的砚台,之前许多官吏权贵趁着进贡的期间来敛取砚台,虽然砚台的产量大,但是通过他们这么一弄百姓的负担加重了。因此等到包拯当了知州,就下令要求制造砚台的数量只要满足进贡就好,而他在任职的期间没有拿一方砚台。